经过预选赛第一阶段的小组对抗后,参赛的一千两百多名选手,一瞬间淘汰过半。

    能够出现在现场的六百名钢琴师,将在接下来一周,再次进行一场惨烈的淘汰赛事。

    比赛规则是即兴伴奏,现场将有三十六名歌手供选手们随机选择。

    钢琴师需要在歌手们的吟唱下,给予符合歌声旋律的伴奏。

    乐种是不固定的,究竟是古典还是流行,都需要依靠歌手给予的旋律而进行恰当的选择。

    即兴演奏或伴奏,都必须具备强大的乐理音乐基础,因此,第二阶段的比赛,考验的是钢琴师们对乐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即兴演奏的基本功。

    即兴演奏并不是瞎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兴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就是初级阶段,一般的初学者或业余爱好者基本上都处于这个阶段,他们多数以为即兴,就是随便乱弹。

    这样的后果就是,虽然看起来很即兴,但是弹奏出的音阶,无逻辑,无发展,无意外,味也不正。

    差不多等同于十分无聊的噪音。

    而中高级阶段的钢琴师,就比较厉害了,处于这个阶段的钢琴师,相当于业余十级到演奏级这个阶段的选手。

    这个阶段,大部分人都是记下了很多和弦。

    他们知道和声,知道复调作曲手法,知道调外音的使用,知道怎样弹奏才有章法,有逻辑,对味且有趣,并且整个过程充满设计感。

    但是问题就是,这个阶段的人就像个庞大的和弦库一样。

    他们空有一身内力,却无法使出,让人听了,很是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而最终阶段,就比较考验专业能力了。

    因为在外行人眼中,这类高人与新手,基本上都被称之为“瞎弹”。

    只是当一个个音阶蹦出后,人们却又能体会到绝对的不同。

    那么,大师们在solo的时候脑子里想着什么?

    当然不会想着各种音阶,各种把位,以及各种复杂的节奏与和弦。

    他们想的十分简单,只有各种声音。

    这种声音,可以是简单的几个音符的动机,可以是一段简单如歌的旋律,可以是由密密麻麻的单音交织起来的声浪,可以是高度和声化的音束和弦,也可以是一巴掌拍下去的音块声响。

    比如首届一帝四皇摘得桂冠的国际知名大钢琴家罗纳德·斯皮尔伯格,就曾在即兴演奏中,多次施展锤钢琴神技,那种疯狂的姿态,让全世界都为之着迷。

    但人家用拳头一拳一拳的锤在钢琴上,跟普通人用拳头锤在钢琴上,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