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辉照耀大地,数万奥斯曼骑兵,如同乌云一般狂卷而至。

    联军左翼前沿阵地,距离奥斯曼大营十三公里,仅仅一刻钟的时间,就将阵地团团包围。

    与数万骑兵的声势相比,布置好的层层防御攻势,就好似小孩子的玩具一样不堪。

    奥斯曼人没有立刻进攻,一个个解下身上披挂,就那样席地而坐,肆无忌惮的休息谈笑。

    他们这么干,除了修养战力之外,也是要给营地内的瓦拉几亚士兵无形的压力。

    每过一分钟,压力就会大上一分,某些神经衰弱的家伙,甚至有可能还未等到开战,就已被吓到虚脱。

    好在,营地内有几百宗教人士,他们右手持罗马短剑,左手拿着木质十字架,代表上帝给予士兵们‘力量’。

    东正教隐修士,不只会战斗,必要的时候,也能为上帝宣扬教义。

    在这个宗教横行的时代,士兵们有可能不听从领主的命令,但他们绝对会为信仰义无反顾。

    随着隐修士的宣讲,奥斯曼人形成的压力渐渐化解,所有瓦拉几亚士兵战意十足。

    日上三竿,奥斯曼人终于有所动作,所有骑兵穿甲上马,同时有几千仆从军,跑步赶到了战场。

    打仗,永远需要炮灰,强大如奥斯曼帝国也不例外。

    苏丹亲兵,之所以百战百胜,因为他们总是最后出战,对敌人进行收割。

    而在他们出战之前,仆从军、游骑兵、封邑骑兵,不知要付出多少条生命,特别是最底层的仆从军。

    面对防御攻势,最廉价且高效的方式,就是派这些仆从军拿命去填。

    四千仆从军,明知前路九死一生,可他们根本无从选择,只能任由奥斯曼人如同牲畜一般驱使。

    幸运的是,达瓦尔并不在其中,他正和几十个伙伴,执行运送燕麦草料的任务。

    几千人,没有立刻靠近防御圈,而是在安区域挖起了土,装进粗糙的亚麻布袋。

    即便是炮灰,也要发挥出最大价值才能死,挖土填壕沟,远比用尸体高效节约。

    ……

    阵地内,采佩什站在搭起的高台上,用望远镜观察奥斯曼人的一举一动。

    十五世纪的攻城战,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他没能盼来奥斯曼骑兵冲进壕沟送死的场面。

    没有高耸的城墙,其他的所谓防御攻势,仅仅能够让敌人麻烦一些罢了。

    “克拉克伯爵,让弓箭手待命。乔·米克伯爵,你带领长矛兵,顶到防御圈最外线,绞杀靠近的仆从军。”

    采佩什临危不乱,从容的下达命令,他不管仆从军是否无辜,只要威胁到营地的安,就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