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中年壮汉叫韩康,辽东流民,年轻时是原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的一名小旗,因为各种原因,在天启二年带领一家老小南下讨生活,来到了威海卫。因为有从军的经验而且还会识文断字,但是年龄不符合招兵条件,所以被选入地方的民兵连,担任了中队长的职务。

    民兵的编制是临时的,以后会随着威海卫军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削减,直至取消。

    一般每个卫所都会有一支三百人左右规模的民兵支队编制,其职责为三种,一是代替出征的正规军防守地方,二是作为辅军直接参与战斗,三是随军出征代替民夫做辎重兵押运全军所需各种军粮物资。民兵们平时则是每月一训,一训一周。卫所不仅提供武器装备训练和作战,同时卫所还发放军饷。无战事时提供月饷十钱银子,战时参与作战时则是一两银子至二两银子之间不等。

    民兵为了区别于大明军队和避嫌,威海卫专门制订了新的编制,采用三三制。

    威海卫民兵下辖三个民兵总队,总队下辖三个支队,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中队下辖三个小队,一个小队下辖三个战斗小组,一个战斗小组为基本战斗单元,有四个人。除了作战时有要求列阵采用统一制式武器装备和分兵种外,其他时候各战斗小组自行安排兵种组合作战。

    康大叔不仅当上了民兵的中队长,其大儿子也因为精通水性和会算数识字而加入了威海卫水师,以见习后补军官的身份服役于一艘三级战列舰。

    韩康带领着众人赶到校场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所有人都陆续赶到并集结完毕,列队集合。

    看到自己大队的所有人都到齐后,这支民兵大队的大队长简单的宣讲了上峰的命令后,便亲自带队去兵备库领取武器装备。全大队全副武装完毕以后,接着又赶往辎重库押运出库物资去卫所的民兵支队集结,全支队集合完毕后再一起赶往威海卫大校场集结。

    与此同时,接到命令的猎骑兵骑兵营和夜不收们也都在营地里携带好各自的武器装备后,也开始快速向威海卫大校场集合。

    与其他人不同,夜不收除了大队人马去集合外,有几支小旗队伍则在总旗官张东旭的带领下一路打马狂奔先行一步往贵州而去。

    “张头,你说这是什么事?”

    “啥事?”

    “咱们是夜不收,干的是打探军情的活。怎么还给咱们安排任务,让咱们去沿路城镇联络沟通大军过境补给的事情呢?猎骑兵那帮子人不也是骑马的吗?速度也不慢啊,让他们派人去提前联络沟通不是正合适吗?”一个夜不收小旗官向张东旭抱怨道。

    “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咱们是夜不收!全军速度最快,办事最稳妥的队伍就是咱们夜不收!这是上峰对咱们办事满意肯定的表现,知道吗?”

    “对,我们是夜不收!”

    “我们的口号是?”

    “夜不收,做前锋,无所惧往前冲!”

    一群夜不收就这样高喊着口号,灌了一肚子凉风的骑着马在官道上往前冲…看的让人很是凌乱。

    得益于威海卫军队以及民兵预备役的严格训练和先进的动员体系建设,不到一下午的时间,所有接到出兵通知的出征队伍便已在威海卫的大校场集结完毕,所有的辎重物资也已装车完毕。

    “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又到了。在西南,贵州水西的土司安邦彦及祖上受我大明官职,世代享我大明优待,如今不仅不感恩于大明,做些精忠报国的事,反而霍乱我大明疆土,抢我大明城池,杀我大明官民,此仇不共戴天。今朝廷调我等前去平叛,我等必不能辜负当今圣上和朝廷诸公,还有在贵州受苦受难的大明百姓对我等的期盼和厚望。此仗!只许进,不许退。动摇军心者,杀。消极避敌者,杀。见死不救者,杀。临阵逃脱者,杀。违反三大注意八项纪律者,杀。打到水西去,活捉安邦彦!”点将台上,着甲已然齐全的庞帅正慷慨激昂的做着战前总动员。

    “打到水西去,活捉安彦!”

    “打到水西去,活捉安彦!”

    “打到水西去,活捉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