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旭站在城外的一个小土丘上,看着四周挥汗如雨的战士和乡亲们,不知为什么,总觉得鼻子酸酸的。

    想他老马当兵吃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当年跟着‘铭军’从南打到北,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但是现在这一幕,农民出身的马金旭活了四十多年,还真没见过。

    当初在皖北,农民们见了官兵比见了土匪都害怕,也更恨。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筛,可不是随便说说。铭军的军纪算是好的了,但老百姓依然是‘望风而逃’。后来驻扎在地方上,手下的官兵也断不了袭扰乡里,而且根本禁不住。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支军队就变了呢?

    马金旭不由得回想起那个夜晚,和那个笑的有些腼腆的青年。

    也许,就是从哪个时候吧。

    老百姓真的很淳朴,他们能很快的忘掉你曾经带给他们的伤痛,只记得你的好来。可如果这支军队不能带给老百姓想要的‘好’,那老百姓又会怎么对你呢?那个青年说了八个字,并要求所有军官都铭记于心: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打断了马金旭的回忆。

    “日本人来了!”

    马背上的骑士迎风高喊。

    不得不说,政府为了这场战争所做的准备工作极为充分和细致,就像手中的这份地图,所有的乡村、道路、河流甚至一处树林、一处土丘都标的清清楚楚。而眼前的滦南,就是自己拿下唐山的第一战。

    大山岩现在的头脑分外的清醒。他开始逐条分析进军计划。

    首先以优势兵力拿下滦南,然后分出一部北上夺取滦县,掌握煤矿,主力则西进唐山,夺取铁路和铁厂。

    计划简单,但胜在有力。为此,大山岩甚至放弃了乐亭县城。

    如果胜了,自己掌握了唐山,进可攻、退可守,要乐亭何用?

    如果败了,陆军又不可能游泳回日本,要乐亭何用?

    所以他放弃了乐亭鸡肋,集中全力西进,誓要在短时间内拿下唐山。

    至于滦南,只是顺便。

    所以在清军的阵地前,大山岩甚至都没做停留,直接就是一个大队的强攻。然后……

    被击溃了!

    是的,日军一个大队的强攻在三十分钟之内就被清军打的粉碎,损失超过三分之二。

    大山岩皱了皱眉头,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从刚才枪声的密集度和火炮的密集度来看,敌军应该不少于一万人,按照清军的编制,这里可能是二十个营或者是他们所谓的新军的一个师。

    唐山的地理位置虽然不重要,但是其煤矿、钢铁和铁路却绝对值得清朝政府在这里驻扎重兵。所以没什么好奇怪的。甚至大山岩还有些高兴。

    这里的驻军越多,说明唐山的驻军就越少。那么清军放弃唐山而守这里,明显是为了担心打烂他们的铁厂和铁路。

    虽然大山岩没想过会发生那么激烈的战斗,但是清军竟然驻守旷野,这样一步臭棋仍让他对将来的胜利多了积分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