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机的上来问话,“这位公公,可是皇上传召?”

    小太监不动声色的将一张银票纳入袖袋,微笑道:“公子稍安勿躁,奴才等是来为诸位登录名册的,至于皇上何时召见,想必也要等录完名册后才能得知。”

    “那是,那是。”来人得了消息,转身回去通报。那小太监扯着嗓门开始喊:“凡是报考武备学堂的,请拿着兵部行文、腰牌到桌前排队登记拿号。”

    一声吆喝,外面等着的诸位公子少爷们顿时炸了窝,谁也不知道这拿号关系着什么,万一号牌有限,拿不着怎么办?于是众人一窝蜂的围了上去,顿时将那几张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些个侍卫赶紧上来维持秩序。别看这些个公子少爷在宫外都是有头有脸的,但这些侍卫那是在宫里当差的,家里也是有根底的,谁在乎这些个执绔。一阵推搡,总算让众人大概排出几个队伍来。

    至于那些个宗室,自然不会去和那些执绔排队,这不是有失身份么,派一个奴才去打个招呼,谁还敢不给面子?

    刘少卿等人看着拥挤混乱的队伍,苦笑摇头,和杨勇等人找了个队尾乖乖的排队。

    宫里。

    载湉坐在东暖阁,对身边的李莲英道:“已经开始了吧?”

    李莲英躬身道:“是,已经开始录名了。”

    载湉笑道:“好,录完名后,先晾他们一个时辰,看看成色。你要安排人盯好了,把他们的表现都给朕记录下来。”

    “喳~”

    随即载湉将目光转向身边的几位大臣,“想必诸位爱卿家里也都有人来吧?李中堂?”

    李鸿章连忙答道:“回皇上,臣这边到时选派了一些人,但都是进士官学校的,今天”李鸿章摇摇头,“还真没人来。”

    李鸿章多精啊。这一次的武备学堂开学是皇上亲自抓的,满京城的王公勋贵都盯着这一百个名额呢,淮系本来在这次中法战事中就已经招人记恨了,而且盛宣怀等人在这一轮的洋务运动中又捞足了实权,如果他在站出来和这些勋贵争夺军事权,那就不是现在只是清流党一家来踩他了,树大招风,现在是该北洋系低调一点儿的时候了。况且,他一下子安插了一百多人进了士官学校,将来学出来,不是一样领兵。

    李鸿章的小九九载湉自然清楚,他也乐得北洋系在军事上做出的让步。这些让步不光是武备学堂的事儿,还包括在当前的海军改革。

    大清海军在这次中法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多了去了,首先一条就是没有统一的指挥。李鸿章指挥不动南洋海军,而南洋海军也对北洋海军颇有微辞。这让朝廷看到,要想建设好海军,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章程。这一点,不管是光绪还是李鸿章,包括刚刚去世的左宗棠都是赞同的。

    海军部应运而生。第一任海军大臣定的是奕譞。

    要想统一南北洋,这海军大臣就肯定不能让这两边的人来做,现在朝廷能拿的出手又能镇得住各方势力的,只有这位王爷了。

    “海军学堂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奕譞回道:“天津舰艇学院在建,福建船政学堂已经开始复课,另外,拟在青岛建一所水师学堂,用以培养基层士官,上海、广州也准备各建一所船政学堂。”

    海军的培养方式和陆军稍有不同。军舰是高度机械化的设备,海军的士兵都属于技术兵种,各地的船政学堂主要是为海军输送轮机操作人员的,青岛的士官学校是模仿陆军的,主要是培养军舰上的炮手、水手长什么的。天津舰艇学院则是为了培养指挥官。

    “嗯。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所谓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现在我们的海军一缺装备、二缺人才,这些都是长期的工作。海军当前的工作不是考虑怎么打仗,而是培养人才,把学习和训练搞好。北洋水师不是派舰去了巨文岛么,以后这样的出行不能只是为了到达而行,要把出巡当成一种训练,要科目化,常态化,而且不要仅局限在北洋,要搞混合编队,不光在渤海、黄海,还要去东海、南海和鲸海。”

    光绪皇帝的一番指示,自然有太监记录在案,作为今后海军的指导性纲领来体会执行。

    “说道巨文岛,英国人那边有消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