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一幕在十几公里宽的战场不断上演。火力突击车和卡车装载的机枪火力利用细密的射击将子弹如同暴风从俄军头顶上扫过。
中线的俄军步兵首先开始溃退,他们打算避开这些喷吐着死亡的钢铁巨兽。随后,哥萨克骑兵也支持不住了,毕竟,再锋利的马刀也无法切开9毫米厚的装甲,而那些在卡车上装载的步兵,完全可以用刺刀居高临下的穿透他们的胸膛。
俄军最终还是崩溃了,他们开始四散奔逃。至于他们到底能跑出多远,则完全听天由命。有的可能刚走几步就被后面的子弹追上,有的可能逃出生天,但是有一个情况是确定的,那就是他们这支部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即使最后可以侥幸聚集在一起,也不过是一群溃兵而已!
宜将剩勇追穷寇。正准备痛打落水狗的熊希龄却忽然发现,自己的战车抛锚了。
“排长,机械故障,咱们动不了了!”
‘奶奶的’熊希龄暗恨,这装甲突击车什么都好,就是太不经造。这才打了不到五个小时,就出了故障。
熊希龄钻出炮塔,四处看了看。身旁的这一片战场已经看不到多少俄国人了,举目望去,倒有七八辆战车四散停着。熊希龄估计,里面能有两辆是被俄军击毁的就不错了,大多数应该是和自己一样,机械故障。
杨勇通过望远镜看了一下战场,“命令第二、第三两个战车营和和第三、第十一师的车载机动部队继续追击敌人,其余的部队就地打扫战场。步兵迅速构建防御阵地和简易房。让炮兵往前移动五千米构建阵地。”
现在是西伯利亚的冬天,土地冻得像钢铁一样坚硬。这有两个好处,“骠骑”三型的履带不会陷进泥里,而且炮火的轰炸效果也会增强——你相信么,被炮弹炸的四溅的土块居然都能打死人。
不过要是想构建防御阵地,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好在乌丁诺夫为杨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杨勇有时候想,要是没有哪些贵族子弟的‘参谋团’,或者乌丁诺夫再多几十吨混凝土,哪怕是再给他一个师的兵力。也许,自己要想攻克舍利霍夫就要多付出三倍的代价。
天快黑了,战士们需要抓紧补充热量。否则,在夜晚的西伯利亚零下二十度的气温下,任谁也扛不住!士兵们将俄国人之前挖的堑壕和倒塌的地堡迅速清理了出来。随后,一顶顶帐篷在防御阵地的后方展开。随着一碗碗热乎乎的肉汤被分发到每一位战士手中。伊尔库茨克攻坚战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武英殿,刘少卿拿着一根长长的教杆,在一个巨型沙盘上为载湉解释目前的两军态势。
“俄军的主力部队分为两个集群,一个处在中西伯利亚南部的三个军事重镇,另一个在中亚。西伯利亚方面,俄军分别在伊尔库茨克、上乌金斯克和赤塔部署了四十万军队,其中三分之一是骑兵。从兵力的配置上看,赤塔是俄军突击的主要方向。在这里,俄军集结了10个军约二十万兵力。另外,西伯利亚主要的工业重镇之一伊尔库茨克也集结了十几万兵力。”
“负责伊尔库茨克方向的是杨勇的第三集团军。他的主要目标是夺取这座城市,如果无法实现,至少要阻止俄军沿西伯利亚铁路向东增援兵力。第六、第七集团军则负责防守俄军来自赤塔的进攻。”
载湉现在主要关心赤塔方向,因为这里是东西伯利亚战区的核心。如果在满洲里被俄军突破,那么整个黑龙江的局势将极为困难。同样,如果近卫军能够拿下赤塔,那么,整个东西伯利亚就基本控制在大清的手中了。
“我们的作战计划是先吸引敌军进攻。段祺瑞和张锡銮将利用满洲里建好的防御工事,尽可能的消耗敌军的进攻锐气,然后集中兵力将力竭的俄军重兵集群歼灭在外贝加尔斯克以东地区。随后,两个集团军将呈钳形攻势进攻赤塔。与此同时,骑兵部队也将从尼布楚西进,切断赤塔守军向北逃窜的退路。”
载湉追问道:“西路呢?”
刘少卿道:“赤塔的西面是雅布诺罗夫山脉,也就是咱们的大兴安山(注意,不是大兴安岭山脉),越过这道山脉,就是上乌金斯克。在这里,俄军的防御力量比较薄弱。负责夺取上乌金斯克的是董福祥的第十二集团军。不过,董福祥在拿下上乌金斯克后,总参的意见是转而向西,增援杨勇。”
载湉道:“怎么,你认为杨勇无法凭借第三集团军拿下伊尔库茨克?他那个军是重装集团军吧?不少于八万人,对付俄军的十六万军队,很困难么?”
刘少卿道:“这倒不是。只是伊尔库茨克扼守中西伯利亚到东西伯利亚的咽喉,如果俄军在赤塔的军事行动失利,尼古拉二世必然会从西西伯利亚甚至欧俄向东增兵,届时,伊尔库茨克将面对整个西西伯利亚的数十万大军。”
整个俄罗斯帝国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其中亚洲部分以勒拿河、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三个部分。勒拿河以东地区,多为山地,被称为东西伯利亚;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之间的地区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而叶尼塞河以西,和乌拉尔山之间——也就是鄂毕河流域,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相对于东、中西伯利亚来说,西西伯利亚的工业明显更加发达,人口也更多。
俄国在二十世纪初共有约1亿四千万人口,其中九成在欧俄地区,也就是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另外的百分之十,又有一大半儿在西西伯利亚。
“你不是在蒙古西面留着后手呢么?”
中线的俄军步兵首先开始溃退,他们打算避开这些喷吐着死亡的钢铁巨兽。随后,哥萨克骑兵也支持不住了,毕竟,再锋利的马刀也无法切开9毫米厚的装甲,而那些在卡车上装载的步兵,完全可以用刺刀居高临下的穿透他们的胸膛。
俄军最终还是崩溃了,他们开始四散奔逃。至于他们到底能跑出多远,则完全听天由命。有的可能刚走几步就被后面的子弹追上,有的可能逃出生天,但是有一个情况是确定的,那就是他们这支部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即使最后可以侥幸聚集在一起,也不过是一群溃兵而已!
宜将剩勇追穷寇。正准备痛打落水狗的熊希龄却忽然发现,自己的战车抛锚了。
“排长,机械故障,咱们动不了了!”
‘奶奶的’熊希龄暗恨,这装甲突击车什么都好,就是太不经造。这才打了不到五个小时,就出了故障。
熊希龄钻出炮塔,四处看了看。身旁的这一片战场已经看不到多少俄国人了,举目望去,倒有七八辆战车四散停着。熊希龄估计,里面能有两辆是被俄军击毁的就不错了,大多数应该是和自己一样,机械故障。
杨勇通过望远镜看了一下战场,“命令第二、第三两个战车营和和第三、第十一师的车载机动部队继续追击敌人,其余的部队就地打扫战场。步兵迅速构建防御阵地和简易房。让炮兵往前移动五千米构建阵地。”
现在是西伯利亚的冬天,土地冻得像钢铁一样坚硬。这有两个好处,“骠骑”三型的履带不会陷进泥里,而且炮火的轰炸效果也会增强——你相信么,被炮弹炸的四溅的土块居然都能打死人。
不过要是想构建防御阵地,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好在乌丁诺夫为杨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杨勇有时候想,要是没有哪些贵族子弟的‘参谋团’,或者乌丁诺夫再多几十吨混凝土,哪怕是再给他一个师的兵力。也许,自己要想攻克舍利霍夫就要多付出三倍的代价。
天快黑了,战士们需要抓紧补充热量。否则,在夜晚的西伯利亚零下二十度的气温下,任谁也扛不住!士兵们将俄国人之前挖的堑壕和倒塌的地堡迅速清理了出来。随后,一顶顶帐篷在防御阵地的后方展开。随着一碗碗热乎乎的肉汤被分发到每一位战士手中。伊尔库茨克攻坚战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武英殿,刘少卿拿着一根长长的教杆,在一个巨型沙盘上为载湉解释目前的两军态势。
“俄军的主力部队分为两个集群,一个处在中西伯利亚南部的三个军事重镇,另一个在中亚。西伯利亚方面,俄军分别在伊尔库茨克、上乌金斯克和赤塔部署了四十万军队,其中三分之一是骑兵。从兵力的配置上看,赤塔是俄军突击的主要方向。在这里,俄军集结了10个军约二十万兵力。另外,西伯利亚主要的工业重镇之一伊尔库茨克也集结了十几万兵力。”
“负责伊尔库茨克方向的是杨勇的第三集团军。他的主要目标是夺取这座城市,如果无法实现,至少要阻止俄军沿西伯利亚铁路向东增援兵力。第六、第七集团军则负责防守俄军来自赤塔的进攻。”
载湉现在主要关心赤塔方向,因为这里是东西伯利亚战区的核心。如果在满洲里被俄军突破,那么整个黑龙江的局势将极为困难。同样,如果近卫军能够拿下赤塔,那么,整个东西伯利亚就基本控制在大清的手中了。
“我们的作战计划是先吸引敌军进攻。段祺瑞和张锡銮将利用满洲里建好的防御工事,尽可能的消耗敌军的进攻锐气,然后集中兵力将力竭的俄军重兵集群歼灭在外贝加尔斯克以东地区。随后,两个集团军将呈钳形攻势进攻赤塔。与此同时,骑兵部队也将从尼布楚西进,切断赤塔守军向北逃窜的退路。”
载湉追问道:“西路呢?”
刘少卿道:“赤塔的西面是雅布诺罗夫山脉,也就是咱们的大兴安山(注意,不是大兴安岭山脉),越过这道山脉,就是上乌金斯克。在这里,俄军的防御力量比较薄弱。负责夺取上乌金斯克的是董福祥的第十二集团军。不过,董福祥在拿下上乌金斯克后,总参的意见是转而向西,增援杨勇。”
载湉道:“怎么,你认为杨勇无法凭借第三集团军拿下伊尔库茨克?他那个军是重装集团军吧?不少于八万人,对付俄军的十六万军队,很困难么?”
刘少卿道:“这倒不是。只是伊尔库茨克扼守中西伯利亚到东西伯利亚的咽喉,如果俄军在赤塔的军事行动失利,尼古拉二世必然会从西西伯利亚甚至欧俄向东增兵,届时,伊尔库茨克将面对整个西西伯利亚的数十万大军。”
整个俄罗斯帝国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其中亚洲部分以勒拿河、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三个部分。勒拿河以东地区,多为山地,被称为东西伯利亚;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之间的地区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而叶尼塞河以西,和乌拉尔山之间——也就是鄂毕河流域,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相对于东、中西伯利亚来说,西西伯利亚的工业明显更加发达,人口也更多。
俄国在二十世纪初共有约1亿四千万人口,其中九成在欧俄地区,也就是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另外的百分之十,又有一大半儿在西西伯利亚。
“你不是在蒙古西面留着后手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