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伤愈复出的大将斯塔德迈尔又伤了。

    同时作为斯塔德迈尔备胎的前锋肯扬-马丁也以为脚踝扭伤而要缺席两周的比赛。

    马丁这货贵为2000年NBA选秀的状元,在篮网两次打进总决赛,算是打出了身价。

    后来高价加盟掘金,表现算是不错,但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素质下滑,实力下降很快。

    2011年的时候加盟了中国的新疆广汇,是加盟CBA球队的第一个状元秀。

    结果赛场表现一塌糊涂,场均13分9个篮板,和一个普通的蓝领内线没啥区别。

    充分说明美国这帮子糙哥球员,也就只能在NBA特殊的篮球环境体系下生存。

    一旦离开了这种特殊的篮球规则体系,到了更为原始纯粹的篮球环境中,就会水土不服,原形毕露。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篮球运动再不是80年代那样傲视球。

    随随便便的一个球员到欧洲海外打球,就能获得座上宾的地位,爱怎么打怎么打,想怎么打怎么打。

    比如像兰比尔这种一开始在NBA混不下去的球员,跑到意大利打球,场均20分还能带个冠军回来。

    如今,NBA越来越商业化,规则不断调整就是为了让比赛更加娱乐好看。

    对球星严加保护,哨子双重标准,比赛被广告和哨音切割的支离破碎。

    除了少部分球星外,其他球员功能化严重,整体实力面退化。

    而欧洲篮球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内线球员,几乎要统治NBA了。

    NBA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一个优秀的美国中锋了。

    现在美国中锋的培养代表就是小乔丹这种,优先防守和吃饼,能再来个中远距离的投篮最好,不会也没关系。

    至于什么低位、内线进攻,学这玩意儿干嘛?

    得分的事,交给得分后卫和前锋去做好了。

    现在所有的球队就是奉行这样的建队策略。

    而美国的基层篮球也贯彻这样的培养思路去培养大个子球员。

    可以预见在未来,美国的内线一定会出现严重的断代。

    当然,这不是李良需要操心的问题,他要操心的是怎么样帮助快船度过这可怕的七连客。

    能尽可能的多赢球,少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