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打听了一下,这次伤到的还有其他四个学子,除了杨玉树和一个姓江的是岑南县的学子,两人是蜀地的,一人是京中人士,那几人或多或少都有被猎犬咬伤,尤其是那京中姓王的学子,直接被咬坏了半张脸,赵太医亲自去看了。”
“咬伤人的猎犬呢?”叶昰倾又问。
“当即就被杖杀了,太子、三皇子、九皇子入了宫,如今还没出来。”叶管家如实禀报。
“此事不必过于探听,吩咐府中不可议论,顾好那边的腿伤便是,你也累了大半夜,快去歇着吧!”叶昰倾对叶管家道。
“老奴晓得,多谢少阁主关怀,您也请早些歇着。”
叶管家回了事,也不多打扰,这就退下了。
听得杨玉树不致残疾,叶昰倾心也放下大半,那丫头自小与舅父亲近,若是真有个好歹,怕是要好生难过一场,倒是得写封信告诉她此事,不过这猎犬咬什么人不好,偏是来赶考的读书人,还是一国储君太子殿下豢养的畜生,想来此事必定会让太子殿下好生烦恼一段时日。
……
……
太子毕竟是皇上的儿子,又是将来的储君,圣上自是护短,见这几个学子乖觉不曾闹事,赏赐了些东西,又派了太医出来亲自诊治,太子殿下也自己请罚,去护国寺斋戒了十日,诵经请罪。
年前这一场风波就这么被轻轻揭过了,京中依旧歌舞升平,除了那些受伤的学子,似乎什么都不曾留下。
太子斋戒请罪,同行的三皇子和九皇子自是不能置身事外,理应一同受罚。
腊月里,天越发冷了,腊月初七当晚京城下了一场大雪,腊月初八叶昰倾出门只见白茫茫一片。
“备马……罢了,备车,去书苑巷一趟。”叶昰倾对叶管家道。
“世子,既是腊八,不如再备些礼吧?”叶管家请示道。
“这些事还需我嘱咐你?”叶昰倾看了叶管家一眼。
“是是是,是老奴愚钝……”叶管家连忙亲自去准备节礼。
虽说下了一场大雪,但是京城毕竟是京城,早早便有人将路上的积雪扫开了,叶昰倾乘着马车直奔书苑巷子去。
书苑巷子,光听这名就知道是文人墨客的住处,来赶考的学习若是家中境况尚可的,多在此处赁上一个巷子住下,此处离贡院不远,环境清幽,又有书肆,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杨玉树便与南山书院的同乡江华赁了这个一进的小院,在此读书。
叶管家亲自赶车,他这一月来也往此处来了三两次,自然能认门,在一小门外停了车,见叶昰倾下了马车,连忙去扣门,铜制的门环上已是染了些碧绿的锈迹。
开门的是一个少年,叶管家还未引荐,叶昰倾认出了这便是杨玉树的长子杨博瞻,父子俩长得有几分肖似。
杨博瞻见扣门的是王府管家,就知来人必定身份更高,毕竟前几日都是叶管家站在一旁,随行的小厮扣门。果不其然,那清隽少年,想必就是济世阁少阁主了。
关于济世阁的少阁主叶昰倾,杨博瞻多有耳闻,却从未见过,今日才知传言果然非虚。坊间关于济世阁少阁主的说法,除了家世才学,还有一说便是相貌。先时杨博瞻觉着,一个男子,世人却总以相貌说事,总是不成体统,如今见了叶昰倾真人,不由得感叹怨不得传言如此,果真是清风霁月,天人之姿。这般人物,总不该来他们这简陋的小院,倒是觉着折辱了他。
“今日腊八,故带了些礼物来探望先生,不知先生近况如何?”叶昰倾尽量和颜悦色对开门的杨博瞻道。
“多谢世子关怀,家父内伤已是有些起色,只是依旧不能挪动。”杨博瞻连忙将人往院里迎,边走边说到。
“咬伤人的猎犬呢?”叶昰倾又问。
“当即就被杖杀了,太子、三皇子、九皇子入了宫,如今还没出来。”叶管家如实禀报。
“此事不必过于探听,吩咐府中不可议论,顾好那边的腿伤便是,你也累了大半夜,快去歇着吧!”叶昰倾对叶管家道。
“老奴晓得,多谢少阁主关怀,您也请早些歇着。”
叶管家回了事,也不多打扰,这就退下了。
听得杨玉树不致残疾,叶昰倾心也放下大半,那丫头自小与舅父亲近,若是真有个好歹,怕是要好生难过一场,倒是得写封信告诉她此事,不过这猎犬咬什么人不好,偏是来赶考的读书人,还是一国储君太子殿下豢养的畜生,想来此事必定会让太子殿下好生烦恼一段时日。
……
……
太子毕竟是皇上的儿子,又是将来的储君,圣上自是护短,见这几个学子乖觉不曾闹事,赏赐了些东西,又派了太医出来亲自诊治,太子殿下也自己请罚,去护国寺斋戒了十日,诵经请罪。
年前这一场风波就这么被轻轻揭过了,京中依旧歌舞升平,除了那些受伤的学子,似乎什么都不曾留下。
太子斋戒请罪,同行的三皇子和九皇子自是不能置身事外,理应一同受罚。
腊月里,天越发冷了,腊月初七当晚京城下了一场大雪,腊月初八叶昰倾出门只见白茫茫一片。
“备马……罢了,备车,去书苑巷一趟。”叶昰倾对叶管家道。
“世子,既是腊八,不如再备些礼吧?”叶管家请示道。
“这些事还需我嘱咐你?”叶昰倾看了叶管家一眼。
“是是是,是老奴愚钝……”叶管家连忙亲自去准备节礼。
虽说下了一场大雪,但是京城毕竟是京城,早早便有人将路上的积雪扫开了,叶昰倾乘着马车直奔书苑巷子去。
书苑巷子,光听这名就知道是文人墨客的住处,来赶考的学习若是家中境况尚可的,多在此处赁上一个巷子住下,此处离贡院不远,环境清幽,又有书肆,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杨玉树便与南山书院的同乡江华赁了这个一进的小院,在此读书。
叶管家亲自赶车,他这一月来也往此处来了三两次,自然能认门,在一小门外停了车,见叶昰倾下了马车,连忙去扣门,铜制的门环上已是染了些碧绿的锈迹。
开门的是一个少年,叶管家还未引荐,叶昰倾认出了这便是杨玉树的长子杨博瞻,父子俩长得有几分肖似。
杨博瞻见扣门的是王府管家,就知来人必定身份更高,毕竟前几日都是叶管家站在一旁,随行的小厮扣门。果不其然,那清隽少年,想必就是济世阁少阁主了。
关于济世阁的少阁主叶昰倾,杨博瞻多有耳闻,却从未见过,今日才知传言果然非虚。坊间关于济世阁少阁主的说法,除了家世才学,还有一说便是相貌。先时杨博瞻觉着,一个男子,世人却总以相貌说事,总是不成体统,如今见了叶昰倾真人,不由得感叹怨不得传言如此,果真是清风霁月,天人之姿。这般人物,总不该来他们这简陋的小院,倒是觉着折辱了他。
“今日腊八,故带了些礼物来探望先生,不知先生近况如何?”叶昰倾尽量和颜悦色对开门的杨博瞻道。
“多谢世子关怀,家父内伤已是有些起色,只是依旧不能挪动。”杨博瞻连忙将人往院里迎,边走边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