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完饭,春归看祁佑穿得单薄,强制他回去加件里衣。

    如今天还早,清冷得很。

    等人走出屋子,春归拉住了要去洗碗的知行,拉着走到里间,她问道“祁佑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祁佑是个闷葫芦,除了那次提过想要留在柳家一起吃饭外,再没有提过什么。她总心疼这个什么也不说的孩子,只能来问问知行了。

    知行想了想“嗯好像是饺子,祁佑娘很会包饺子,我有一次吃婶子包的饺子,婶子原话说的,祁佑最喜欢吃饺子了。”

    春归“行,我知道了,你碗放那儿,我来洗。”

    知行笑了笑,下一刻就拿着碗溜进厨房。春归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们家这几个孩子,祁佑喜欢饺子,知行喜欢包子,知敏喜欢馄饨,全是面食。

    几人出门的时候天还没亮全,刚没走两步,后边有人叫了几声。

    春归回头一看,是熟面孔,蔡氏丈夫的一个老表姑,姓柳,关系掰扯起来跟他们柳家还连着宗。这小凉山和周边的四乡八村在百年前是并在一起的,一部分人南迁来到这里,人多了之后便各自独立成村。

    这些年来柳姓李姓程姓蔡姓各个姓氏的人互相婚配,自此分散在各个村子里。如今人是多,但也都逃不出这几个姓。

    春归连忙打了声招呼“表姑,您这是”

    柳氏提了一个竹篮子,上面用一块湿布盖着,看样子也是要上街。

    另外几个也跟着喊了人,柳氏慈笑着应过,掀开布头给她瞧“如今这时节野菜少了。可不是下过雨吗,我就上山瞧了瞧,长了不少蘑菇出来。”

    春归眼睛一亮“这可是好东西。”

    村子里蘑菇不起眼,可在镇上,蘑菇可是一味山珍,山货在那些大户人家眼里都是宝贝这要是能卖给酒楼,一篮子四斤约有六十文上下。

    柳氏将布头盖起来一脸喜色“是好东西,我也就试试看能不能赶个巧,多少挣点也是好的。”

    春归没吭声,酒楼都有专门的进货渠道,哪里看得上这么两斤蘑菇呢。柳氏又没酒楼的门路,也只能在街口坐地起摊,看过路人能否要一点,这样必定会被压价。春归目光黯淡下来,说道“表姑,那咱们一道过去,你卖了蘑菇,我跟弟妹们完事儿了便来找你,咱们再做个伴一道回来。”

    柳氏笑道“那敢情好。”

    春归牵着知平,旁边跟着知敏,祁佑和知行一前一后护着她们。

    祁佑高高瘦瘦,背脊挺直在前方走,柳氏边瞧边悄声说道“程家二小子如今跟你们走得近?”

    春归直接认下了“和知行一道作伴,咱们家也热闹些。”

    柳氏琢磨了一下“表姑多说一句,也就这几年可走得近些,你家如今没了长辈,等再大些便不可这样了。”

    春归心里叹气,这根深蒂固的男女大防竟然还要从娃娃防起。

    她扯了扯嘴角“表姑,知行再大一些就要院试,因着守孝,科举得守三年,祁佑不同,他人聪明,不出意外,考了院试后便考举人,这么一路下去,他在村子里也待不了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