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电影里的形象和书里的不用完全一致,成熟一点更有魅力。展示出能力,我们需要你迷住千千万万的女孩,不是让你做雅各布的现实版。”脱离原著,宁匀感觉自信更强了一些。

    听起来很不爱惜自己作品的言,到让钱宁·塔图姆觉得导演真实了,和自己的距离也没那么远了。

    “彻底”了解了导演的节操后,积极起来的钱宁·塔图姆表自己的建议:“我有个想法,脱上衣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我不是说拍摄,我是说这个角度脱上衣,我看起来最让人心动……”

    这方面钱宁·塔图姆比导演可专业多了,本身就是专业人士,和生存挂钩,多年的积累、镜子里的自我欣赏以及三脚架自拍,让钱宁·塔图姆非常了解自身上的优缺点。

    他建议下的镜头角度,灯光,画面位置,甚至背景,出来的效果真惊人的诱人。

    宁匀也来了兴致:“再收敛一点,身体不要过多动作,直白、霸道、凶狠。把贝拉看作压抑的处.女,勾.引她的方式要有力量感,不能处在弱者的地位,要平.等,要不媚俗。”

    这次更完美,碰到专业的事儿,专业的人果然是最好选择。

    约翰逊小姐不甘示弱,拿出全部实力,将一个自信又自卑的少女表演的生动可口。

    少女时期的斯嘉丽·约翰逊,经过类血族改造后,迷人太多,比《迷失东京》里的扮相,还要动人许多。

    让她扮演贝拉,原本打算靠演技而不是靠容貌,可现在看来,容貌上也会有不少少女们嫉妒。

    她拥有比克里斯丁·斯图尔特强烈太多的个人气质,文艺带着点点飘忽,眼神纯净又忧郁,和十年后的黑寡妇,太不一样。

    笑容可以忧伤,可以明媚。

    深邃凝望的眼神,远远看一眼,能把人带入她的世界,让想念变成呼吸的痛。

    宁匀真心觉得后来她的很多表演浪费了才能。

    在这个时期,她是一个绝对早熟的女孩,却不是成熟到失去心的女孩。

    看到这些表演后,宁匀终于决定更大幅度的放开表演控制,让斯嘉丽·约翰逊挥自己,演她自己理解的贝拉,哪怕和原书有差异也没关系。

    甚至让她参与到修改剧本台词的工作。

    钱宁·塔图姆也一样,参与进来提供建议。

    宁匀不欣赏他的生活态度,但对这样的人也不会有恶感。

    两个星期里,三人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变,全都感觉学习了很多。

    在保证爱德华和雅各布颜值担当不变的前提下,让主角之间的交流显得更成熟了一点,更文艺而不是更脑.残了一点。

    这两个星期的学习,交流,试拍,让宁匀确实进步很多,美队回归后,拍摄顺利开始。

    服装、造型,整体色调,都有一些细微调整。

    人物贴近十几年后,更现代,更精致。

    影片整体的色彩也阳光起来,不那么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