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后,县城最核心的位置,继上次开业的装修设计店之后,又开起了一家看上去很高大上的糕点店,又成了县城里不大不小的一个新闻。

    开业当天做活动,又是特价又是发代金券的,吸引了很多人气。

    童雅兰当天做的糕点很快就卖完了,买到的人都说非常好吃,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甜点。

    其他糕点店顿时有了压力,不过好在这新店的价位略高,定位有差异,跟他们不是完完全全的竞争关系。

    惊叹完糕点的美味,人们才发现这家店的装修如此好看有格调。有人不禁开始打听,这是找哪家给装修的?做得这么有品质。

    童雅兰这会儿已经不太忙了,适时地告诉别人,就是前面新开那家小设计店给一手设计和施工的,就连那些装饰品都是一起做的。

    见她那么热心推荐,加上这两家店都是近期开业,装修风格虽然完全不同,但相同的是两个店都比其他店看上去高端,有人便问:“那个店是不是也是你家的?”

    “不是,那个老板是我朋友。”童雅兰道。

    于是童雅兰的店开业没过几天,余景徽便接到了开业以来第一单生意。

    此前有些人虽然有装修的需求,但看他这店实在过于概念化,看都不怎么看得懂,现在看到那家新糕点店的具体案例,别人对他的水平终于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认知。

    这单生意还挺大的,是酒店的装修设计。

    这时候县城里所有宾馆旅社,基本都只是具备它们该有的住宿功能,顶多设施好一点差一点的区别,还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设计。

    一开始就接到这样的大单子,余景徽倍感压力。

    随随便便的门面他可以随心所欲设计,有信心让客人满意。

    可是一家酒店,需要考虑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而且这种单子,一旦成功,对他以后在业界的地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反过来,如果弄不好,也可能一败涂地。

    尤其是他还很想把作品做得足够惊艳,拒绝平庸,这就大大提高了犯错的空间和可能性。

    好在对方也要先看详细的设计稿,单子还没有到板上钉钉的地步。

    来找余景徽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精明老板,叫江成晏。他对余景徽说,县城里其他那些设计门店他是一个也看不上,只对余景徽抱有些期待。

    但是如果余景徽的方案也不能打动他,他就只能上省里去找设计团队了。使得余景徽突然有一种好胜心打心底升起。

    酒店并不大,两层小楼,一层四间房,外加一个院子。

    江成晏只提了一个要求:当地特色。还一再强调,必须突出当地特色。

    这大概也是余景徽相比省里的团队最大的优势,他是本地人,自然更懂当地特色。他对这个单子更加有些势在必得了。

    参观了江成晏的两层小楼房,对方答应余景徽给他半个月时间搜集设计元素,外加五天出设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