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神代表着庇佑,要维护着天地秩序,他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佛渡众生,易言觉得自己都还需要别人的点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不同念想,而不能将天下人都渡化为一种人,所以他不选择佛道。

    魔道是极度自我的一种道念,将世间一切都归为自己的,易言不取。最终仙的逍遥与随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整本书都是在阐述,唯有最后一句才是真正的寻灵之法。

    “一日三省己身,久之灵光自现。”

    一日三省这是《论语》之中有过的话,但这里的三省却又有些不同。

    一天三次回思着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合乎神、佛、仙、魔、贤的理念。

    天色再次的暗了下来,易言停了下来,第一次自省己身,只是这自省慢慢的变成了回忆,回忆自小到大所经历的一切,半醒半睡的情况下醒了过来,已经是繁星满天,他明白自己并没能做到自省,整个时间都是用来回思了,从小到大的喜怒哀乐都再次经历了一遍。

    他再次以阴煞喂食了乌龟,然后发现自己似乎可以掌握一丝乌龟的意识了。他试着让乌龟走路,乌龟竟是从昏昏欲睡般的情况下开始朝前走了,只是才走几步,乌龟的意识之中便出现排斥,回头朝易言张开那有着两排锋利小牙的嘴,易言连忙消去心中之念。

    又过了一会儿,乌龟这才平静下来。

    一夜过去,当易言从静坐之中醒过来时,天色已经微亮,他决定从今天开始进入另一种炼蛊阶段。

    在山中寻到了一只蜈蚣,这蜈蚣并不大,也并无特异之处,在苗疆这一带,蜈蚣为五毒之一。

    当易言将暗红的蜈蚣放入坛中时,那沉在坛底的乌龟立即被惊动了,但是它一动不动,然而,易言却能够感受到乌龟的意识之中的波动,而且正通过乌龟的眼睛注视着水面上扭动着的蜈蚣。

    乌龟非常的安静,就像是睡着了。易言突然在心中想:“这乌龟的隐藏意识的能力只怕是天下生灵之中顶尖的了。”

    过了许久,那乌龟慢慢的浮起,在离水面极近,离蜈蚣极近之时,乌龟的头猛然的一探,那蜈蚣已经被乌龟咬在了嘴里,随之乌龟快速的沉入水底。

    蜈蚣在水中这么久并没有死去,而是累了,乌龟等到蜈蚣不动之后才捕食它。

    蜈蚣显然已经没有多少体力了,只是象征性的挣扎着,只一会儿便被乌龟吞入了肚子里,有绿色的液体自坛底浮起,那是蜈蚣身体内的液体。

    乌龟吃完之后就沉在水底不动了,仿佛已经睡着了,但是易言却清晰的知道它并没有沉眠,而是消化着那只蜈蚣。

    他通过那一道精神印记释放着自己的意识,让自己的意识尽量的轻柔,尽量的与乌龟的意识波动相合。

    这正是养蛊炼蛊过程之中必须要做的一门功课,赵瑜所传的元神蛊道之中,这种以自身意识去感应着乌龟意识波动的功课,是绝对不能断开的。

    吃完一只,易言发现对于乌龟来说只是小菜一样,即使是蜈蚣身体内的毒素也不能对乌龟产生多大的影响,倒是让他白担心了一场。

    于是他再次的找了一只蜈蚣,这只蜈蚣比之前那一只要大上不少,扔在水中,蜈蚣挣扎了一会儿不再怎么动弹,这次乌龟并没有在水里等多久,它浮上来,一探头又已经将蜈蚣咬在了嘴里,沉到水里之时就已经被吞下了大半,当它再次平静下来时,嘴里的蜈蚣已经完全完全将之吞了下去。

    在易言的感应之中,乌龟的意识波动极为的轻微,几乎没有,即使是在浮上水面吃下蜈蚣的那一瞬间,他也没有感受到有什么特别的意识波动,除了一丝通过神念印记传来的暴虐感。

    乌龟再次沉寂下来,然而易言却感受到了一丝贪婪,这贪婪并不算多强烈,但是却一直缠绵不去,绵绵不绝。

    正好旁边树叶上有一只不知名的虫子,他抓住,扔进坛子里,只一会儿,那乌龟再次的浮了上来,瞬间将那虫子吞入嘴里。在吞入虫子的一瞬间,那速度比起毒蛇捕食来一点也不逊色,同时在那捕食的一瞬间,所露出来的暴虐气息波动极为清晰,这让他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