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礼不是寻根究底的人,且这事也与他无关,既然当事人不想说了,叶礼自然也是不多加纠缠了。

    坐了公交车,到了商业区,找到电影院,叶礼买了两张当下比较火的情感类电影票。

    坐到宽敞的电影院里,稍稍等待了一下,灯光熄灭,电影开场。

    因为很少看这个世界的电影,且带着市场调研的心态,叶礼看的很是认真。

    电影讲的是青年男女的感情,结合时代,主题还算是相当宏大的。

    叶礼看着电影里的表象,又回想了一下自己当时翻阅的资料,发现这个世界果然还是缺少一些情感较为细腻的青春回忆片。

    如果与平行世界的地球对比的话,现在正活跃在都市职场中的青年人,差不多是八零后一代,而叶礼这个年纪属于90一代的。

    社会劳动交接这一代,已经有很大一批青年人走向了社会了,但电影院展示的东西却都是一些老旧的电影类型,很少有去注意新的需求。

    由此,青春回忆片这个类型大有可为。

    而说到青春回忆片,且拍摄简单的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了》。

    据说九把刀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宝岛那些业内大佬,都被拉去拍摄《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这一类经典艺术电影了。

    导致其请不到名望很重的大导演与团队,因此这部影片原本写书的九把刀拉着一堆普通团队制作的电影。

    整个片场拍摄,那真是相当的随便。

    甚至有段子说,九把刀因为觉得女主沈佳宜某些表演相当养眼,于是任性的要求其多次重复表演,堂而皇之的说出“她表演的时候真是太好看了,完全演绎出了书中的感觉,所以想让她多重复几次。”

    也导致这部电影在内陆取的不错的票房,且带起巨大现象级话题的时候,很多专业的影视人士评价“镜头感稀烂,这样的东西也叫电影,根本就是花絮片段。”

    因此,技术要求不够,这么不专业的电影都能取得好票房,也就是叶礼写给尹轻水的剧本。

    当然,虽说是依着《那些年》的类型来的,但其中的细节肯定是不一样的。

    毕竟《那些年》里的情节,不说在内陆的时候,就有一些水土不服了,再转到叶礼现在所生活的平行世界,自然是更加的不行了。

    准确的来讲,叶礼只是挖出了《那些年》剧本里的骨干线,其他的外表肌肉,则是填充进这个世界独有的情怀以及回忆。

    从几个地区拍的青春回忆片来看,宝岛的风格其实更贴近岛国。

    《那些年》剥开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讲的就是时间与错过。

    而这个主题《秒速五厘米》一样惊人的相似。

    喜欢你,但因为各种桎梏,在经过时间的流逝之后,女的终究成为了别人的妻子,男的只能是默默叹一口气。

    充满了碧蓝色天空的,空洞文艺的气息。

    而内陆的电影,以《致青春》举例,讲的则是选择,高考选择,职业道路的选择,以及面包与爱情的选择,男主陈孝正的话,很好的概括了整部电影的基调“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