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即便是恭顺帝听了,或许会生半天闷气,却挑不出什么毛病。

    然而听在宁王的耳内却是另一层意思:李彦是皇上的唯一靠山,只要李彦倒了,皇上自然会乖乖听话。

    “闻大人之言虽有理,却难行之有效。依下官旧日查访,李彦为人做事小心谨慎,并不亚于当年的睿亲王。且自从升任宰相以来,反倒比之从前低调许多。要查出其真实问题,只怕难,难比蜀道。”又一人道。

    宁王听言,也不禁皱了皱眉头。

    自从恭顺帝登基以来,李彦一直被宁王踩在脚下。然而李彦就像那顽强的杂草一般,任尔怎么践踏,依旧长势良好,现在甚至还有疯狂蔓延的趋势,确实让人头疼。

    且存在这么一个问题。

    两个高手对照,你一刀我一剑相互比拼,见招拆招,还有方法可循。然而李彦就像个完全不懂功夫的毛头小子,处处都是破绽,却运气极好,每次与之对抗时,总有贵人相助,反倒让人防不胜防。

    这不,前几日还才听闻刘本携子亲自登门,然而就在朝会之前,便又听人传报,江彬主动拜访了李彦,也不知道这小子有哪门子的魅力。

    “正是如此,我等何不合力劝劝皇上?”在宁王沉思之际,又有人开口了。

    吴俣还是决定听从了康良的见解,什么都不知情,少说少错,听命行事。然而听见此话时,不由得一怔,偷偷瞥了一眼宁王的脸色,只见对方脸上的肌肉明显抽动了一下。然后又用余光看向康良,后者正低头沉思,一脸镇静,反倒看不出什么。

    “合力”“劝皇上”?合力就是群臣一起,劝皇上便是进谏,说白了,也就是逼宫!在这些人看来,皇上较之李彦要软弱得多,正是两军交战,以虚对实,以实击虚。

    “真的到了这一步吗?”吴俣想到来之前听康良所讲的话,不仅有些气虚,如此过激的行为,一旦失败,面临的将是满盘皆输。

    宁王并没有表态,这两个方向他都想过了,并不是万全之策,针锋相对,无论面对的是李彦还是恭顺帝,绝对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最终的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况且在他们之间,想冒头的势力还有很多。

    所有的人听言,都沉默了下来,似乎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也或许是在座的都太过紧张,将问题往这方面引导了,不过气氛已造成,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处理不了的问题,下官以为,可以先放一放,过几天,再回头看时,或许会有转机也说不定!形势不明,战机不定,草率做出决定,有时会将人带入绝境。”这个时候,康良说话了,不过话语中,尽是“或许”“说不定”“有时”等不确定的词语,让人听了心里不踏实。

    “哦?”宁王拖长了声音道,对于康良的回答,显得极不耐烦。看来刚才的动作,并没有引起康良的警觉。

    “王爷,金同此去并州已有数日,以下官估算,这两天就该回来了——”康良道。

    此言一出,纷纷惊讶不已。

    “这么快?”

    “不可能吧,如此惊天大案,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完事,也太过草率了吧。”

    “况且我们的人也不是吃干饭的,金同一定能查出什么?”

    “宰相大人多虑了。”

    然而宁王却不这么认为,多算胜,少算不胜,对于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都不能报以侥幸心理,否则事到临头,必然措手不及。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康大人考虑的不错。”宁王一句话便将康良的话定了性,其他人也不再怀疑山雨欲来,个个闭了嘴巴,等候宁王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