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李渔站起身进了书房,打开电脑,登陆邮箱,果然就看见了邮箱里面的何云州发来的文件。

    李渔打开文件,仔细看完,然后以书面邮件的形式回复了何云州,同意了他的首发城市选择。

    何云州选择的城市是杭州。

    首发活动是西湖环湖骑行。

    西湖李渔去过,虽然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但也觉得何云州这个选择不错。

    回复完了何云州,李渔的酒也彻底醒了,看见邮箱里密密麻麻的邮件,李渔慢慢阅读清理。

    大部分是拉投资的项目计划书,从投资网站上找过来。

    李渔一封一封地看下来,发现真的好多人都有奇思妙想,创业的人真的太多了!

    不过大多只是一个想法,极少有真正的核心价值。

    李渔给不感兴趣的项目都回复拒绝,给个回应,这是基本的礼貌。

    除了拉投资的,邮箱里还有一些是助梦基金资助的对象发来的。

    大多都是在外读大学的女生们给李渔发来的。

    有的是感激,有的是吐槽,有的是困惑。

    孩子们初次离开父母家乡到外地读大学,接触到的东西都很新鲜,室友、同学们都来自各地,带给她们不同的认识和极大的震惊。

    其中有个考到武汉大学的女生在给李渔的信中写到: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女孩子结婚后也是可以不住婆家的,原来孩子是可以跟着妈妈姓的,原来离婚后爸妈是不会骂的。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真的有同学一顿饭吃掉她一个月生活费的,还有那些几千块的球鞋同学们买起来为什么都不眨眼,为什么电子产品上新款了就要换。。。

    诸如此类,太多困惑与冲击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迷茫,面对这些同学,她们这种小山村出来的学生怎么能与之竞争,她们的未来在哪里?

    李渔想了很久,应该怎么回复才能安抚和鼓励这颗小心脏呢?

    从山村考出来的女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大学校门。然而,当她面对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们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心中不禁涌起迷茫和困惑。

    她的同学们身着时尚的衣服,拿着最新的电子产品,而她自己却只有朴素的衣着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她感到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怎能不让人挫败?

    或许在课堂上,她通过努力学习,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课后,她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她与同学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也可以逐渐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但是,她可能奋斗一生达到的终点也不过是她同学们的起点而已。

    不过就算是这样,就能躺平接受了吗?

    李渔从不觉得女孩子有躺平接受这个选择。一旦动了这个心思,迎接自己的不过是一次次下沉,最后只能沦落到被掠夺走生育价值和生理价值。

    李渔在给她回复的时候并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说教,相反赞同了她的困惑,她的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