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要求弟子心诚,自己却随意应付,那自己便不配为人师。

    同样的道理。

    既然选择收下李慕玄。

    那他就必须要做到尽心尽责,否则哪里好腆着脸让人喊师父?

    “罢了,迟早要面对,光靠我在这想,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良久过后,左若童终是下定决心,“等再过两个月,这孩子读完关于人体阴阳五行的书,我就亲自下山收他为徒。”

    一来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事。

    既然知道李慕玄心诚,当初是自己错了,那就该履行承诺收他为徒。

    二来能更好的观察李慕玄。

    这个观察,并不是说跟之前一样的考验,而是加深对这孩子的了解。

    在教育弟子这条路上,左若童一直遵从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因材施教的首要条件,就是知道这孩子是个怎样的人。

    诚然,李慕玄现在的表现很完美。

    但那也有可能是接触的少。

    还没发现问题。

    当然,并不是一定要发现问题才行,只是作为师父,了解弟子是必须的。

    如果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两人彼此生出疑心,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那做起事来,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就像自己之前看错李慕玄一样。

    归根到底。

    还是自己不够了解这孩子。

    全是自己的错。

    与此同时。

    就在左门长自省反思时,一条小船出现在数百里外的江面上。

    船头站着一名老者,老者身穿一件打满补丁的灰色单衣,驮着背,负手在后,目光死死盯着三一门山门的方向。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怎么了,王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