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达西得知详情,比初见时更为惊讶。

    “何以不信?”

    “论练兵,我也有几分经验。”

    “二十几天能达到这种效果,我实难置信。”

    他们的对话,西南官员们听得真切,同样震惊不已。

    二十几日,将新成立的卫队训练至如此程度,即使是他们也难以置信。

    别说那动作一致、口号响亮。

    单是他们在暴雨中的应对,就足以震撼人心。

    若非主将手段高明,其下士兵岂会如此服从,甘心冒雨,完美完成整场演练?

    因此,对于朱元璋的回答,他们心中依旧保留几分疑虑。

    尽管心存疑虑,但这丝毫不减高天卫在他们心中激起的好奇与好感。

    正是这群少年军的出现,才勉强帮他们挽回了些许面子。

    若非他们的横空出世和精彩表现,大明军队的脸面可就丢了个干净。

    更让人感到好奇的,是高天卫那一套独特的表演方式:行礼、喊口号、集体注视,这一连串动作下来,让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兵部尚书常茹激动不已,深受启发,决心研究并推广这种新式操练法。

    而此时,已返回驻地的朱棣目睹了高天卫的卓越展示,内心不禁生出一丝警惕。

    洪季肖先前提醒他对高天卫多加留意,他并未当回事。

    但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洗礼后,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支由半大孩子组建的卫队。

    抛开体能不谈,仅是他们在暴风雨中仍能镇定自若,完美完成演练,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无法小觑。

    朱棣久经沙场,深知优秀军队应具备何种素质:士兵或许愚钝、怯懦、懒惰,但军令必须如山,否则军队就是一盘散沙,毫无威严。

    刚才暴雨突至,就连自己的骑兵队都略显慌乱,而这群少年兵在主将带领下,却秩序井然,专注于演练,这让他不得不警觉。

    同时,他也对这位主将产生了好奇。

    “查一查,这支卫队的主将是何方神圣?”朱棣话音刚落,身边的朱高炽上前施礼回答:

    “父王,儿臣知晓,那位卫队的指挥使名叫朱政,上任才一个月,手下的兵都是临时凑的,全是新手。”朱高炽与朱政的交锋中吃了亏,还赔上了两千两银子,心疼不已。

    “他才当了一个月指挥使?这些兵也只训练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