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不能单纯的看对或者错,必须辩证来看,必须衡量取舍之道。

      如果说李景隆只是看到了人心和计谋的话,朱允熥则从侯庸的话中听出另一番含义。

      “皇帝不能太急,帝国要因地制宜,人要因材施教。选用那些酷吏,只能用一时,不能用一世!”

      但是....对于这种士绅阶层的挑衅...

      朱允熥习惯性的用手指敲打桌面,发出轻微的声响。

      同时心中苦笑,“看来日后,我这暴君的名号没跑了!”

      想着,他目光微转。

      忽然间发现,李景隆坐在下边小眼睛提溜乱转,一看就知道没憋好心思。

      “曹国公!”朱允熥轻声道。

      “啊!嗯?”李景隆一愣,“臣在!”

      “这事你怎么看?”朱允熥缓缓端起茶盏,遮住眼睛。

      尽管李景隆看不到皇帝的目光,可还是心中发毛。

      以前这种事,皇上是不问他的,今儿怎么?

      他脑筋飞快的运转,目光看看旁边,朱高炽嗖的扭头。

      他又看看徐辉祖,丫跟佛爷似的坐着。

      “臣....”他硬着头皮,“臣一介武夫,这等政事臣实在是.....”

      说着,他说不下去了。

      因为朱允熥放下了茶碗,露出眼睛。

      咕噜!

      李景隆心里咽口唾沫,他娘的好大一口锅呀!

      我什么都没干,就扣我脑袋上了?

      这...我以后不得让人骂得祖宗都从坟地里爬出来?

      “曹国公!”户部尚书张紞善意的提醒,“皇上在问你话!”

      “我曹你姥姥,我知道!”

      李景隆心中骂一句,随后咬紧牙关鼓足勇气,站起身,“臣以为,不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