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真怪不得大夫,您是不知道,当时老二生下来小小一团,比老大整整小了一半。小小的声音,感觉不凑近都听不到音。

    后来大夫又看了下,估摸着当时太小,所以脉像不明,所以才没有摸出来。"

    说完后,文央又陪着谢侧妃聊了会育儿经,不过她大多讲的有趣的事情,不讲孩子难带之处。

    看着谢侧妃有些疲惫,便不顾她挽留,起身告辞,并承诺以后得空,会来陪她解闷。

    本来想着在跟谢侧妃打听些消息,没成想最近她一直在安心养胎,对外界知道的估计还没自己多,便也罢了。

    拿了两匹彩缎,这是谢侧妃送的回礼。

    回去的马车上,她把车厢帘子掀开,往街面看去,好些店招都有气无力的挂在边上。

    还有好些没有开门的,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大多灰头土脸,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这一路都是东城区。

    住的人全是有权有势,要么有钱人家,所以路上到还是干净清爽。

    越往自己家近些,路上就偶尔开始见路边坐着,拿着碗讨要人,每个都蓬头垢面,还有些拖家带口。

    文央第一次直面社会底层人的贫穷,以前自家虽说吃不上饭,营养不良。但总归还有土地,不管怎么说每年多少会些产出。

    而这些已经选择做流民的人,则已经是一无所有,没法办产出,也没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如是不能安顿下来,迎接他们的要么饿死,幸运的话才能自卖自身,为奴为仆,保住一条小命。

    你没听错,到了那时节,能活下来就算是好事。知道自己也无力改变这些,心里一直沉甸甸。

    哪怕晚上吃到了羊肉,还有自己喜欢的羊肉面,还是不得劲。

    家里其他人则像过年一样,大家敞开了吃肉,好不开心。本来还有些犯愁,另一羊吃不完会坏掉。

    没想到半夜时分,沈从文竟然回来了,文央被吵醒起来,到了前院厨房外边桌上。

    沈从文和边上五六个人,正一人抱着个大碗喝着羊汤,丁婶和秋云正在厨里忙着煮面条。

    文央站外面看着个个像好久没吃饭的样子,个个灰尘仆仆,没有进去,直接回了正厅,把风灯放在桌上。

    想着他吃好了肯定会进来,便坐在椅子上等他,只是不一会睡意来袭,不知什么时侯趴在桌上睡着了。

    梦里正在院子里带着两孩子玩乐,只感觉一阵晃动,感觉像是地震来了一样,心里一惊睁开眼睛。

    发现正被沈从文抱着,轻轻的往床上放。

    "你怎么不喊醒我?"

    怕吵着俩孩子,文央压低声音。

    "看你睡得香,不忍吵醒你,没事你睡一儿,什么事天亮再说,我要明日下午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