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为郡太守劫州章,赴助于孔文举,请援于刘玄德,都是有烈义的行为,其所说:“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更是流传千古。

    这种忠、孝、节、义俱有的良臣猛将,刘寒是不可能放过的,此次离开洛阳,刘寒的目的只有三人,华佗、程昱、太史慈。如今,就差这位了。

    东莱太守名为唐扶,字正南,出自颍川郾县唐氏,和少帝刘辩的妻子唐姬同族,乃是唐姬父亲唐瑁的族兄。(《汉成阳令唐扶颂》)

    刘寒把来东莱的目的告诉他,他人也很配合地将太史慈举荐给自己,刘寒就喜欢这样识趣的人。

    此时的太史慈,刚成为郡吏,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

    外面站着的精兵绝不是郡中士卒,郡太守站着作陪,其余属官分列两侧,而坐着的却是一位年龄与自己相当的少年。

    “东莱太史慈。”

    刘寒虽声音慵懒,但气势上却给人一种不容反抗的感觉,绝对的上位者。

    “正是。”

    太史慈虽好奇坐上身份,但他可以肯定来头大得惊人。

    “孤在洛阳,听闻东莱有一孝子,今日观之,果然一表人才。”

    太史慈听到刘寒自称“孤”,心中顿时一紧,这位竟来自洛阳!

    “臣不敢受此夸赞。”

    “自我介绍一下,孤名刘寒,忝为并州刺史,加征北将军,兼镇北大都督,今日前来,邀汝前往并州,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可否?”

    “河间王!”太史慈没想到来的竟然是这位!

    同为十六岁,自己只是一郡吏,而这位已然名满大汉,手握十万精兵,掌幽、并二州军事,两人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divclass="contentadv">“我我.”

    太史慈有点晕,突然而来的惊喜,让他一时间觉得自己在做梦。

    “夫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汝即日起,携母亲入并州赴任,不得有误。”

    “喏!”

    即使是智力障碍者,也知道该怎么选择,这种万中无一的机会,竟然被太史慈遇到,唐扶眯着眼看着堂下少年,心中暗叹:“此子,将要一飞冲天了!”

    士人讨厌刘寒,因为刘寒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但士人更希望成为刘寒手下的人,因为他一句话,能让一个人骤然达到同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沮授、黄忠,一个刚刚举孝廉没多久的小人物,竟在十年内从平民跃为并州别驾,这位没多久必然回归中枢,刺史之位已板上钉钉;黄忠更是完成了巨大的跨越,一介屯长,十年内成为大汉少有的中郎将(目前大汉的中郎将屈指可数),秩两千石,与太守同阶。

    自己若非出自颍川唐氏,太守都难,而且,太守已然是最终点,上不去了。而太史慈则不同,日后最低也是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