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2/3)
这些士子们这才连忙走到那三大筐稻谷面前,开始仔细辨认起来。
这些士子,家里富裕的自不用说了,即便是家里贫寒,也是系全家希望于一身的,从小到大,只知道读书,根本就不事农桑,哪里能辨认得出这三筐稻谷有何区别。
在大部分人眼中,眼前这三筐稻谷几乎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也还是有人能够分辨得出来。
李进就是其中之一。
在扬州负责管理扬州国立小学的时候,他负责过学校粮食物资采买,为了避免买到劣质粮食,他还特意向别人请教过。
他走到一筐稻谷前,先是伸手抓起一把,仔细看了看,然后又凑到鼻子前嗅了嗅,这才将其重新放了回去。
李进按照这个方法,依次查验了每一筐稻谷。
至此,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一筐稻谷饱满。
一筐稻谷发霉。
<divclass="contentadv">一筐稻谷干瘪。
可虽然得到了答案,他却是皱起了眉头。
他虽然看出了这三筐稻谷的问题,但是总觉得这道考题远没有他看到的这么简单。
见士子看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便让他们下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书写答案。
趁着士子们答题的间隙,朱元璋朝着李善长他们招了招手,开口笑道:“善长、伯温啊,你们也来看一看这些稻谷。”
众大臣领命上前跟着辨认一番,均是摇了摇头。
“禀陛下,臣惭愧,臣看不懂。”
“臣也看不懂。”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之中有些是真的看不懂,有些则是假装看不懂,有些则是不敢看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答题时间结束。
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去看众学子的考卷,而是指着大殿上那三筐稻谷,开口道:“有些人啊,虽然表面上不敢说咱,可心里一定在想,咱拿着三筐稻谷上大殿,来测试你们这些学子,究竟为何如此做?”
“有些人甚至在心中想啊,咱是来当官的,又不是去做农民,为什么还要会辨认稻谷啊。”
“错,大错特错。”
这些士子,家里富裕的自不用说了,即便是家里贫寒,也是系全家希望于一身的,从小到大,只知道读书,根本就不事农桑,哪里能辨认得出这三筐稻谷有何区别。
在大部分人眼中,眼前这三筐稻谷几乎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也还是有人能够分辨得出来。
李进就是其中之一。
在扬州负责管理扬州国立小学的时候,他负责过学校粮食物资采买,为了避免买到劣质粮食,他还特意向别人请教过。
他走到一筐稻谷前,先是伸手抓起一把,仔细看了看,然后又凑到鼻子前嗅了嗅,这才将其重新放了回去。
李进按照这个方法,依次查验了每一筐稻谷。
至此,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一筐稻谷饱满。
一筐稻谷发霉。
<divclass="contentadv">一筐稻谷干瘪。
可虽然得到了答案,他却是皱起了眉头。
他虽然看出了这三筐稻谷的问题,但是总觉得这道考题远没有他看到的这么简单。
见士子看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便让他们下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书写答案。
趁着士子们答题的间隙,朱元璋朝着李善长他们招了招手,开口笑道:“善长、伯温啊,你们也来看一看这些稻谷。”
众大臣领命上前跟着辨认一番,均是摇了摇头。
“禀陛下,臣惭愧,臣看不懂。”
“臣也看不懂。”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之中有些是真的看不懂,有些则是假装看不懂,有些则是不敢看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答题时间结束。
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去看众学子的考卷,而是指着大殿上那三筐稻谷,开口道:“有些人啊,虽然表面上不敢说咱,可心里一定在想,咱拿着三筐稻谷上大殿,来测试你们这些学子,究竟为何如此做?”
“有些人甚至在心中想啊,咱是来当官的,又不是去做农民,为什么还要会辨认稻谷啊。”
“错,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