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心中清楚,政策制定的越复杂,里面的漏洞就越多。

    相反,政策越简单,就越无懈可击。

    朱标有些兴奋道:“杨卿,伱这条建议实在是太妙了。如果赋税统一收钱,不仅百姓会省事很多,同时也杜绝了那些贪官污吏在税收这块上下起手的可能。”

    看着一脸兴奋朱标,杨宪不得不泼冷水,道:“殿下,税制改革所要面临的阻力,可要比科举改革还要大得多。改革之后,百姓国家自然都会大大得利,却唯独会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这些人可不比读书人,读书人最多动动嘴皮子,这些人给逼急了,可是要动刀的。”

    听了杨宪的话。

    朱标非但没有半分气馁,反而意气风发,身上展现出一股平日难得一见的杀气。

    <divclass="contentadv">“难道只有他们有刀,我手里就没刀吗。他们要是敢动手的话,我会让他们知道,究竟是谁的刀更快更锋利。”

    不愧是中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太子。

    其身上的魄力,外能震慑群臣,内能让诸王服气。

    如果他没有早亡的话,历史大明会走向哪里还真说不准。

    看到朱标表现出来的态度,杨宪也就放心。

    不过和科举改革一样,凡事都要一步步来。

    杨宪开口建议道:“税改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占天下三分之一赋税的江南,只要江南能改好,这全国也可以顺利推行,国库便能够快速充盈。”

    “知道了,我回去后一定向父皇传达杨卿的建议。”朱标开口道。

    数日后。

    京城。

    洪武帝做事向来雷厉风行。

    在得到朱标的汇报后,没有丝毫拖拉,立马展开了实际行动,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全国各地清丈田亩。

    因为这件事是接下来所有事情的根基、基础。

    没有准确的田亩数据,之后所做的一切都将是空中阁楼。

    几天前,朱元璋便已经下旨让各省上报田亩数据了。

    这两天也已经陆续有地方回报,可情况却很不乐观。

    太和殿。

    朱元璋拿着手中的三本奏折,重重拍在桌上,脸色阴沉得有些可怕。

    “这是什么呀,安徽省的田亩数据,一报就报上来三个。户部报上来是三十八万顷,安徽省府报上来的是三十二万顷,而你们中书省报上来的是三十五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