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列车的修建成本自然无法与高速路相比,赚钱的能力同样无法与之相比。

    除了建造的费用,还少不了维护费用。粗略估算,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年维护费用在8000万左右,含道路养护、机电维修、人员薪水、等等。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的成本另算。而大修的成本甚至可以占到路面造价的三分之一。

    从立项、审批、征地、建设,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少说也得三五年,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顺利的话七八年就可以通车然后坐着收钱了,不顺利的话10年以上也有。

    胡叶父女就这样看着水,通过一个个木制的方框,顺着惯性,最后浇在了不远处的耕地上。

    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的支持。

    那么,这100公里每年的通行费能收多少钱呢?按5毛钱一公里的话,假设每天有5万辆车通过,每辆车缴费5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所赚的费用大概在9亿。刨去每年8000万维护费,大概是13年回本。可不要忘了,高速公路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这13年时间,又要产生几十亿的成本。

    杨宪看了一眼天色,差不多也是时候离开了。

    为的自然是打通,北地边防的后勤运输。

    “杨大人对于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即便如今杨宪的扬州已经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

    如今只能是静待时间。

    “都是滑轮组的功劳。”杨宪伸手指了指远处,开口笑道。

    而且胡叶手中把手每转动一小圈,身旁的水车就会跟着转动,大概转个几十下,悬崖下装了水的木框,就会被转到了山上。

    虽然杨宪已经接连打下几针强心剂,可想要让其发挥效用,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在他们眼中,能够做到这一切的杨宪,与神明也没有两样。

    胡老伯脸上满是激动,他拉着自己的女儿胡叶,对着杨宪跪了下来,感激道。

    而这两年通过羊毛贸易,按理来说草原那边百姓们的生活也该是越来越好才是,这个时间点,没道理再寻衅大明国境。

    比起直接人工跑到山下取水,浪费的这点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简单的高中物理,动滑轮力减半,行程加倍,齿轮变速行程缩短力要加大。滑轮组越多行程越长,简单来说,就是在功恒定的情况下,用距离换力。

    只是如今,大明国库真的太穷了。

    经费花销方面,朝廷会一力承担。

    拿后世国内修建高速公路为例,通常来说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在5000万到1个亿之间,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距离(标段)一般会在10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你要拿100个亿才能完成高速公路的建造。

    况且后期,还能直接找一头驴丢在这儿,让它不停转就是了。

    杨宪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可这天朱标突然跑过来说,要杨宪的列车局尽快打通通往北平的轨道。

    这点并不复杂,明朝水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杨宪带来的施工团队没用多久时间,便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