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无论哪个朝代,人才都是最缺的。

    而且既然要搞全民教育,那么就不再是局限在扬州一府那样小打小闹了。

    必须要形成成体系、成系统的教育。

    如今扬州小学,教孩子识字用的还是传统的“三百千”。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古代这三本书是最基础的识字书,也是私塾学堂用来孩子蒙学的教材,在学习认字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悠久历史文化精粹。

    这一点,杨宪并不打算摒弃。

    可这同样有着坏处。

    大明如今的孩子们学认字,可没有后世的拼音。一开始蒙学,直接就是三百千。

    才三周岁,不到四岁的孩子们懂什么?因为要记字,一个个脑袋思维都僵化了。

    因此杨宪准备要给“三百千”给弄出拼音来,系统性的整理出识字认字的教育方法。

    在没有汉语拼音之前,学认字不靠音,只靠字义。不把意思记住,这个字就等于认识了也没用,除非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这也是古代蒙学更加艰难,教育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其他的课程倒是可以参照如今扬州几所学校先进的经验,这些年扬州几所学校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除了国语(语文)外,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课程就是数学。

    <divclass="contentadv">从一加一到基本的加减乘除,然后到两元一次方程式,采用的自然是阿拉伯数字。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任何的自然科学都需要用“量”来衡量和说明其包含的一切原理、规律、法则。而“量”就要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

    而且数学与识字一样,与大明百姓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大一些的,当官的要想不被下面的人懵逼,账目要看懂把。

    军队里的士兵,进行地图测绘,也需要用到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小一些,即便是小摊小贩,算账同样离不开这个。

    除了语文、数学外,第三本教材是自然科学。

    这是一本集化学、物理、天文地理为一体的教材,里面会给学生们讲述各种自然现象的本质,比如风雨雷电是如何形成的,山河地貌分成多少种等等这些自然基础知识。

    然后便是体育、琴棋书画这些非文化课程。

    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为健康的人格提供物质基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杨宪可不想日后培养出一堆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