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在场最高兴的人莫过徐达本人,他连忙开口问道:“那么杨国公,我以后是不是就能放开吃烧鹅了。”

    看着徐达期待的小眼神,杨宪笑了。

    正是有了这一面,才让大明军神更像一个具体的人。

    一活过来,就惦记着他那烧鹅了。

    “爹,太医们之前说过,烧鹅你一定是要忌口的,如今虽然好了,可为了避免复发,你还是不能吃。”站在一旁的徐妙云没好气道。“你不顾自己的身体,也顾顾我们几姐弟的感受,这些日子,为了你,弟弟妹妹担心的就没合过眼。”

    也不怪徐妙云反应如此激烈了。

    在她看来,徐达之所以会有今天这一劫,他经常偷吃烧鹅起码要背一半的锅。

    杨宪看了一眼徐妙云,看着她因为生气而剧烈起伏的胸脯,开口道:“徐姑娘,不要着急,其实魏国公这病与烧鹅没有关系。”

    其实也不怪徐达如此惦记烧鹅,事实上在明朝吃烧鹅不是徐达一个人的爱好,明朝人酷爱吃烧鹅的历史不是从徐达开始,也不是从徐达结束。

    在明朝食品中,以烧鹅为重。

    一桌筵席上,往往也以一份烧鹅做为最重要的主菜。

    <divclass="contentadv">所以明代小说中最常见的也是烧鹅。

    经典小说《金瓶梅》中凡是宴请重要人物,餐桌上必须要有鹅,王婆请客的时候有鹅,西门庆请客更要有鹅。甚至韩道国答谢西门庆的礼物,也是“一坛金华酒,一只水晶鹅,一副蹄子”。

    明朝皇帝的餐桌上每日必须有鹅。

    明宪宗朱见深非常的节俭,但是他每天要吃8只鹅,怎么吃的,谁也不知道,可这就是正史记载。

    他的儿子孝宗朱佑认为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吃得下这么多,而且这太奢侈了,于是专门下令减少鹅的供应,改为每日3只。

    即便到了崇祯时期,宫中也在大量采购烧鹅。

    由此也可以理解一点,徐达为什么会这么喜欢烧鹅。

    “我这病与烧鹅没有关系?!”听了杨宪的话,趴在床榻上的徐达,两眼瞪着溜圆,不可置信地看着杨宪,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喊道。

    “杨老弟,你说我这病不是吃烧鹅吃的?!”

    给徐达激动地连称呼都变了。

    要知道他这一辈就这一点爱好了。

    老朱就曾经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不爱财,不爱女人,不贪恋权势。

    徐达唯一的爱好,就是吃烧鹅,可却因为太医们的一句话,烧鹅是发物,不能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