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和太上老君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人既然已经来了,赶也赶不走,打也打不过,与其在人家面前装叉然后被揍,不如主动投降好好配合。
让大神舒舒服服地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说不得一高兴就能放过他们这个小位面了呢。
毕竟如他们这样的小位面千千万万个,去打别人总好过打自己不是。
瑶华一向比较信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妖魔鬼怪,所以她来到这里时并未刻意敛去气息,这是她对自身实力和规则之力的双重信任。
再有一个她光明正大的来办点事,又不是来当贼偷人家东西的。
是以她甫一来,应该就会立刻被这个小位面的天道所感知到。
既然如此,面前二人在此间的身份便清晰明了了。
这位玉帝陛下,不是天道就是天道的化身。
瑶华在非战斗状态时还是很好说话的,她来这里不过就是是为了三个好大儿能顺利地出生化形,素来又比较不爱多惹事端,且面前这两位怎么看都软软的只有善意,瑶华不会无缘无故伤人的。
其实不但是面对修士,还有她即将与之牵连在一起的普通人——孝庄的孝子贤孙和臣民们,瑶华更加不会仗着自己的修为任意妄为。
除却修士对普通人贸然出手会造成无数业力不谈,瑶华认为操守还是要捡起来的。她又不是日天日地的杀人狂魔,说来人家也只是一个正青春貌美的美女罢了,只不过美女特别能打抗造而已。
美女瑶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主动说道:“两位其实不必如此紧张,本座来这里只是办点私事,惊扰了你们很不好意思哈。这些功法不成敬意,你们可一定要收下,不然就是不给我面子。”
毕竟借了人家的地方,多多少少都该给点租金和补偿啥的。
玉帝和太上老君一听到“功法”二字,眼睛“蹭”一下变的贼亮,让瑶华莫名想起曾养过的一条大狗,每次她端一铁盆肉喊开饭的时候,狗狗就是这样看她…手上的肉。
也不怪玉帝和太上老君如此作态,实在是他们这个小位面太不得上头的怜爱了。
迄今为止最好的修炼方法也不过是炼体炼到极致后开始参悟世间万物的规律,参悟的好便可借助种种规律提升修为,比如借风之力学会飞行,拟水之态学会变化等等,参悟的不好就只能做个纯纯的打手了,他的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是这样式儿,在他们这里做修士实在是太需要脑子了。
至于功法什么的,有倒是有,但很多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修士得道后才撰写的。
而且质量也不是很高。
这么多年下来,总共也就那么几本,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老君的《道德经》。
普通人不解其意,对其释义众说纷纭,实则只有修士才能参透其真义。
但大方的修士还是少之又少的,难得有几个高尚的表示愿意出点力,但在舒适的环境中浸淫久了有的还悲催地患上了懒癌和拖延症。
他们这里的功法实在太稀少了,玉皇大帝的笔墨纸砚都摆了上万年了,至今还未完成一部完整的功法。
太少老君曾经猜测原因是他文采不佳羞于见人,这事儿玉帝心里门儿清,但真实原因比被吐槽没文化还羞耻,就是他确实是小气巴拉加享受惯了手懒而已!
是以他从来不敢就此事与太上老君正面争论,实在害怕最后丢脸丢的啥也不剩。
如今手上捧着一匣子玉简,粗粗一扫至少有上百本功法,玉帝怎能不激动!想来是他兢兢业业地治理有方,大神是被上头派来给他送温暖的啊!
让大神舒舒服服地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说不得一高兴就能放过他们这个小位面了呢。
毕竟如他们这样的小位面千千万万个,去打别人总好过打自己不是。
瑶华一向比较信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妖魔鬼怪,所以她来到这里时并未刻意敛去气息,这是她对自身实力和规则之力的双重信任。
再有一个她光明正大的来办点事,又不是来当贼偷人家东西的。
是以她甫一来,应该就会立刻被这个小位面的天道所感知到。
既然如此,面前二人在此间的身份便清晰明了了。
这位玉帝陛下,不是天道就是天道的化身。
瑶华在非战斗状态时还是很好说话的,她来这里不过就是是为了三个好大儿能顺利地出生化形,素来又比较不爱多惹事端,且面前这两位怎么看都软软的只有善意,瑶华不会无缘无故伤人的。
其实不但是面对修士,还有她即将与之牵连在一起的普通人——孝庄的孝子贤孙和臣民们,瑶华更加不会仗着自己的修为任意妄为。
除却修士对普通人贸然出手会造成无数业力不谈,瑶华认为操守还是要捡起来的。她又不是日天日地的杀人狂魔,说来人家也只是一个正青春貌美的美女罢了,只不过美女特别能打抗造而已。
美女瑶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主动说道:“两位其实不必如此紧张,本座来这里只是办点私事,惊扰了你们很不好意思哈。这些功法不成敬意,你们可一定要收下,不然就是不给我面子。”
毕竟借了人家的地方,多多少少都该给点租金和补偿啥的。
玉帝和太上老君一听到“功法”二字,眼睛“蹭”一下变的贼亮,让瑶华莫名想起曾养过的一条大狗,每次她端一铁盆肉喊开饭的时候,狗狗就是这样看她…手上的肉。
也不怪玉帝和太上老君如此作态,实在是他们这个小位面太不得上头的怜爱了。
迄今为止最好的修炼方法也不过是炼体炼到极致后开始参悟世间万物的规律,参悟的好便可借助种种规律提升修为,比如借风之力学会飞行,拟水之态学会变化等等,参悟的不好就只能做个纯纯的打手了,他的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是这样式儿,在他们这里做修士实在是太需要脑子了。
至于功法什么的,有倒是有,但很多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修士得道后才撰写的。
而且质量也不是很高。
这么多年下来,总共也就那么几本,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老君的《道德经》。
普通人不解其意,对其释义众说纷纭,实则只有修士才能参透其真义。
但大方的修士还是少之又少的,难得有几个高尚的表示愿意出点力,但在舒适的环境中浸淫久了有的还悲催地患上了懒癌和拖延症。
他们这里的功法实在太稀少了,玉皇大帝的笔墨纸砚都摆了上万年了,至今还未完成一部完整的功法。
太少老君曾经猜测原因是他文采不佳羞于见人,这事儿玉帝心里门儿清,但真实原因比被吐槽没文化还羞耻,就是他确实是小气巴拉加享受惯了手懒而已!
是以他从来不敢就此事与太上老君正面争论,实在害怕最后丢脸丢的啥也不剩。
如今手上捧着一匣子玉简,粗粗一扫至少有上百本功法,玉帝怎能不激动!想来是他兢兢业业地治理有方,大神是被上头派来给他送温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