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下一次的相逢,大楚朝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归来的陈明州,也已经是权臣官袍加身,再不是谁人都可轻视的镇北侯。

    ......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陈明州离开京城已经有了两个月了,那人离开时候,还是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四月,如今却已经是入夏了。

    顾月儿肩上披着的几件颜色鲜艳的斗篷,现在也换成了浅色素净的薄衫和披风,没了陈明州的陪伴,顾月儿只觉着日子变得漫长且无聊,除却偶尔在京城街道闲逛外,顾月儿大多时间都待在府中。

    在府中待了也有半年的时间了,顾月儿对府中之人差不多都有了几分了解,世子陈明礼和陈明州自两个月前先后离开京城后,至今都还未归来,而镇北侯和三公子陈明淮也是时常会有要务在身,日日早出晚归。

    于是,也就便只有大夫人林氏,三夫人郑氏待在府中,而顾月儿虽还未与陈明州成亲,但府中之人已经隐隐默认了她的地位,不知是否陈明州离开之前有何吩咐,顾月儿待在府里的这些日子,从未遇到任何下人对她有过不敬。

    而侍女采兰从那日被陈明州叫去问话之后,知晓她曾经对主子顾月儿所做过的背叛之事,她本来以为会被他在主子跟前当面戳穿,但最终,陈明州选择放过了她,并且已经将她家中之事处置完好,吩咐她日后只一心将顾月儿侍候好,若是再让他知晓......某些对顾月儿的不利之事,他便会再不会手下留情。

    没了来自苏姨娘母女的威胁,采兰终于放下了心来,知晓了此事后,即便没有陈明州的吩咐,她待主子顾月儿便也只会一心一意,再不会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日子就在这般平静的时光中慢慢度过,北境边界之处驻守的军队却遭遇了一次更大的侵袭,平北大将军率领五万士兵防御顽抗,暂时抵御住了来自匈奴的侵袭,但因此事是在深夜之时突袭,给大楚军队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小觑。

    消息传至京城之后,引起大楚不少百姓的愤怒。

    北境外的匈奴侵袭大楚北方领土,杀害百姓,抢夺粮食,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不像大楚的百姓,北境外的匈奴是最不守诚信的民族了,古往今来,也不知对中原发动过多少次战争,又给大楚造成多少损失。

    因着匈奴此次突袭,北境军队的后方粮草被烧毁不少,朝廷得知消息后,一方面开始为北境军队准备补给粮草,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考虑北境那边传来的另一消息,十多年来,大楚一直都是以防守为主,但近两年来,匈奴的行事是越发过分和难看了,似是知晓大楚军队不会大动干戈,说出来的言语也是越发难听,叫军队中不少热血男儿听之,皆恨不得提刀将对方杀之后快。

    只是,他们身为大楚的士兵,必须听从军令,令行禁止,不许做不经允许的事情,于是,他们也只能佯装什么都没听见,选择继续隐忍下去。

    但一味隐忍也不是办法,因着他们的退缩,匈奴一方更加得寸进尺和放肆,因着此次突袭事件之后,从北境军队传来的消息中,将此事也重点标注了上去,才有了现如今朝堂上关于此事的争辩。

    但最终结果如何,还未可知。

    关于朝堂上的这些事,在顾月儿京城闲逛之时,时常在酒楼,饭馆,茶肆听到不少人对此事的谈论。

    一些人支持军队进攻,让匈奴好生看看,他们大楚的百姓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一些人则反对攻打,仍旧鼓励以防御为主,十多年来,虽说大楚边境大小战乱不断,但对大楚内部百姓的生活没有带来很大的影响,维持现状便就已经很好了,为何非要挑起更大的战役,到时军队要需要的银钱,又要民间百姓上交更多的赋税,得不偿失。

    对于这些,顾月儿只随耳一听,心里并不是在意,只是两个月未见陈明州,顾月儿最近想起他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了。

    带着侍女采兰,顾月儿沿着京城的青石砖官道,从东街逛到南街,一路上进了好几家的店铺,最后只简单买了些女红用物和一些吃食。

    不知是不是自己多想了,在这一路闲逛的途中,顾月儿总觉着有人在暗中监视着她,但每当她回头,身后却什么都没有了。

    “小姐,怎么了?”侍女采兰察觉到她的反常,轻声问道。

    “采兰,你有没有觉着今天有些怪怪的,我总觉着好像有人在跟着我。”听了采兰的话,顾月儿将心里存着的疑惑说了出来。

    话音落下,顾月儿又转头看向四周,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但她身旁的侍女采兰,听了这话后,也不知她想到什么,只见她浅浅微笑的神色瞬时淡了下来,视线也随着顾月儿查探的方向看去。

    和顾月儿一样,采兰也什么都没有发现,她抬起眼眸看向顾月儿,稍稍迟疑了下,低声问道:“小姐,会不会是你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