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侯爷夸赞,必不负侯爷期望!”

    刘琮看了看刘度军士,比起陈应的部队尚有不如,更别说与虎卫连相提并论了,大多善战之兵,治军必然严谨。

    历史如吴起,孙武,周亚夫,卫青等历史名将皆是如此,后世的李靖,苏烈,岳飞,戚继光皆是如此。待刘度走了之后,刘琮单独将陈应留了下来。

    “陈应,可有字?”

    “未有,末将是来到新军之中才学的识字,刘辅大人见卑职武艺还不错便悉心教导,并且委以重任。”

    “你到新军几年了?”

    “主公,末将到新军已经两年了。”

    “我帮你取个字,应字,有顺应,承诺,应付的意思,就取字子诺,你以为如何?”

    “谢主公。”

    “桃江剿匪,不求速战,但求稳当,步步为营,无需过于着急,之前子仲定下的是半年之期,但是如果匪患未尽,想必子仲也会让你再继续在此剿匪。”

    自糜竺上任以来,刘琮就制定了计划,要在五年内将长沙郡的匪患全部清剿,并且收长沙郡百姓之心,将长沙郡打造成稳固的后防。

    未来长沙郡起战事的概率不大,但是作为后勤,一定要稳固,后方稳定,将士才没有后顾之忧。

    桃江比起益阳更差,刘琮只是鼓励,桃江和浏阳一样,设立县的时间并不常,因此基础薄弱是很正常的事情,随后便起身前往武陵。

    “小子刘琮见过刘太守!”

    “二公子如此客气,老夫可受不起!还请入内,老夫已经卑下饭菜,听闻二公子也是节俭之人,便只是准备了普通饭菜。”

    “那小子谢谢太守大人了。”

    吃完简餐之后,刘先单独与刘琮开始闲聊。

    “二公子在荆南看了这么久,有何感想?”

    “荆南的情况比想像的要糟糕,家父与琮知道荆南是落后南阳,南郡等地,但是未曾想到落后这么多,百姓的负担依然很重,荆南的工具,劳作方式等都需要改变。”

    “老夫是零陵人,对荆南一直感情深厚,荆南的问题很多,我知道二公子对荆南有很大期望,但是欲速则不达,要改变荆南的情况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

    “对于这点家父与小子都是明白的,不说其他地方,就是武陵,即便是十年时间都不敢保证就一定能平定蛮族叛乱。”

    “武陵多山,蛮族据险而守,若不是二公子与张机研制的夏桑菊,夏天作战会更加困难,不过二公子的步步为营的计策很好,若是要想完全平定,恩威并用是必然的。”

    “谢谢太守大人夸奖!”

    “我也要代武陵百姓谢谢二公子,二公子发明的曲辕犁在武陵很好用,造福了不少百姓,其次,医院和学校虽然存在争议,但是总体上看是好的,也要感谢二公子。”

    “那太守大人对于收税之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