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几头猪是怎么回事?”

    “这是族兄让我过来售卖的,都是百姓所托,听说襄阳能卖个好价钱!小船运不了猪,那边有不少艘都是长沙过来的船,船不大,都是家禽,主要是鸡和兔子。”

    年关也就快到了,猪都养肥了,如今就是等在宰杀售卖,如今在蔡瑁等人的努力下,江匪几乎是非常少了,冬天了,听说吕岱又联合黄祖在洞庭湖一带扫荡。

    “看来现在船工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是啊,以前主要是拉人,现在不一样了,又拉人又拉货,而且现在江面上安全不少,很多人都坐船,因为方便。”

    刘琮最近也经常会出来看看,去邓县,去宜城,去当阳看看,了解一下乡亭里面的农民生活状况。

    今年开始推广占城稻,秋收增产了许多,粮食丰收,目前襄阳储备了三年的粮食,刘琮储备了新军够五个团使用三年的粮食。

    刘琮开始准备花生油的事情,对于菜籽油或者花生油,刘琮都不会做指导价,但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买花生要去官府买,所有农民种植的花生将由官府收购,并统一售卖。

    “主公,此物虽然能助涨百姓增收,但是要考虑并非必须品,农民种植应该在不影响稻谷的情况下种植,这需要官府加以引导。”

    郑浑对这个事情建议,刘琮也是认同,可以分散种植,尽量不要影响稻谷,毕竟小农社会,粮食才是最根本。

    “文公,这段时间你一直在观察占城稻,如今情况如何?”

    “确实很好,主要能解决山地的问题,这能极大的解决山里百姓的生活,我按照主公所说的梯田种植,每亩能产4石,若是能提高土壤肥力,应该能更高。”

    4石,也就是120斤,按照两季稻的标准,,年产就是240斤只有一亩,还是不够的,山地即便有占城稻,其能转换为耕地的也是有限。

    “文公,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提升梯田稻谷种植的产量,这对于解决江夏,武陵等地的蛮族,山越的问题非常重要。”

    “浑尽力。”

    江夏,武陵,上庸,零陵皆有蛮族,江夏,长沙,桂阳等地皆有山越,这些都要解决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附近的百姓生活好了,又有武力压迫,他们便会考虑主动投诚的问题了。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百姓生活问题容易解决的话,就不会后世现代化的情况下还有贫困地区了。

    所以往往归结到底还是衣食住行,刘琮也是惆怅,派人去找马钧,找了几年也没找到,主要也不知道多大,也不知道到底在哪。

    刘晔这个光武直系后裔邀请过几次都不愿意来荆州,这些都是有发明才能的人,至于其他的如诸葛亮夫妇以及李撰等都年龄还小。

    当刘琮还在思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刘洪又派人来请刘琮前往,继续一起讨论天文的东西,因为之前刘琮说的太多而且被中断,他们在反复论证之后还想跟刘琮继续探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