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诚有些不屑地说道:“学会了有什么用?我马上就要在夷人中间推行大明官话,到时夷人个个都会说大明官话,再没有人说那土得掉渣的俚语,你打算用俚语和谁聊天?”
夷人虽然造反。妄图建立夷人国家,但人人都对大明心生向往。普通夷人说话时喜欢夹杂一两个汉字,而高级夷人聊天时,就全部用汉话了,一如后世那些所谓的高等华人在公开场合讲英语。如果朱由诚在夷人中间推行大明官话教育。到时的确没有人会再用那些俚语了。
褚良听到这话,不由神色有点黯然。
朱由诚问道:“褚良,你去问一下,他是怎么知道这回事的?事情的详情又是如何?”
褚良有些尴尬说道:“这个……这个有点难办,我学他们的土话学得不太精……怕是翻译上有些困难……”
“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必须克服,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我军的进军路线和平叛大局。褚良,这件事就全拜托你了。”
吴虎平和陈国齐也一齐劝他。
褚良脸上一红,说道:“那我试试,不过你们可千万别笑话我呀。”
吴虎平和陈国齐一起说道:“保证不笑。再说,你能比得上我们?我们刚才那才叫出丑呢,难道你还能比我们更丢脸?”
听到保证,褚良心里有了底气。可是他却没有走向白夷,而是运足力气,向着身后大喝一声:“出来!”
“来了,来了。”随着一声回答,人群中挤出一个夷人。
众人都是莫名其妙,褚良解释道:“朱大人,你教我凡事都要用脑子。我见陈大人看动作猜话语实在有点不靠谱,便回到刚才的关卡,找了一个懂大明官话的人,让他翻译给我听。不过,我想给自己长长脸,便说我学会了夷人土语,能听懂那个白夷说的话。”
众人一阵轰笑,连朱由诚也忍俊不禁。
褚良懊恼地说道:“你们都不守信用,说好不笑,现在又笑得那么开心。”
朱由诚笑道:“谁让你吹牛的。快去吧。”
褚良带着那个夷人翻译来到白夷身边。一番交谈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山的那边是夷人的田地。夷人也是勤劳的民族,他们从汉族那里学会了种植水稻。可惜贵州多山,没有太多的平原,他们就在山的缓坡面开垦出一块一块由低到高的田地,也就是所谓的梯田。为了灌溉梯田,夷人世世代代在山顶修建蓄水的水塘,日久天长竟然形成了一个水量充沛的湖泊。安邦彦造反后,为了防止事败后明军围攻安家,便在各个山顶湖泊附近驻扎重兵,一旦发现明军的踪迹,立刻挖开湖泊,用水冲垮明军。
这是个伤人又伤己的恶毒计划,放水后,敌军自然溃不成军,可是梯田失去蓄水池,一年的收成也差不多完蛋了。
怕夷人的反对,安邦彦制订计划后,并没有告知大部分夷人。而这个白夷是在服侍关卡守将时,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计划。
原本他怕招灾惹祸,准备把这个计划烂在肚子里。可是锦衣卫来了,他们把黑夷全部干掉了,而其中一个黑夷就是霸占他妻子的恶徒。
大仇得报,他对锦衣卫感恩戴德。看到锦衣卫向死路走去,他再也忍不住了,便过来劝阻他们继续前进。
朱由诚吓出一身冷汗:幸亏锦衣卫平时行善积德,这次又只干掉黑夷,放过白夷,否则叛军的计划一旦得逞,锦衣卫怕是要全军覆没。
他对白夷说道:“今后夷人全部都要改成高贵的大明姓名,你对锦衣卫有大恩,那么现在我赐你姓‘国’。夷人选取姓氏时,有两个姓是不能选的,一个是‘朱’字,另一个是‘国’字。这两个字都大姓,非有大功劳不得赏赐。你天性良善,名字就叫‘良’好了。从现在开始,你就叫国良。”
白夷木木地看着朱由诚,直到翻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他才跪下来磕头如捣蒜。
磕了完了头,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怪腔怪调地说道:“国……国良?国良!”
夷人虽然造反。妄图建立夷人国家,但人人都对大明心生向往。普通夷人说话时喜欢夹杂一两个汉字,而高级夷人聊天时,就全部用汉话了,一如后世那些所谓的高等华人在公开场合讲英语。如果朱由诚在夷人中间推行大明官话教育。到时的确没有人会再用那些俚语了。
褚良听到这话,不由神色有点黯然。
朱由诚问道:“褚良,你去问一下,他是怎么知道这回事的?事情的详情又是如何?”
褚良有些尴尬说道:“这个……这个有点难办,我学他们的土话学得不太精……怕是翻译上有些困难……”
“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必须克服,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我军的进军路线和平叛大局。褚良,这件事就全拜托你了。”
吴虎平和陈国齐也一齐劝他。
褚良脸上一红,说道:“那我试试,不过你们可千万别笑话我呀。”
吴虎平和陈国齐一起说道:“保证不笑。再说,你能比得上我们?我们刚才那才叫出丑呢,难道你还能比我们更丢脸?”
听到保证,褚良心里有了底气。可是他却没有走向白夷,而是运足力气,向着身后大喝一声:“出来!”
“来了,来了。”随着一声回答,人群中挤出一个夷人。
众人都是莫名其妙,褚良解释道:“朱大人,你教我凡事都要用脑子。我见陈大人看动作猜话语实在有点不靠谱,便回到刚才的关卡,找了一个懂大明官话的人,让他翻译给我听。不过,我想给自己长长脸,便说我学会了夷人土语,能听懂那个白夷说的话。”
众人一阵轰笑,连朱由诚也忍俊不禁。
褚良懊恼地说道:“你们都不守信用,说好不笑,现在又笑得那么开心。”
朱由诚笑道:“谁让你吹牛的。快去吧。”
褚良带着那个夷人翻译来到白夷身边。一番交谈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山的那边是夷人的田地。夷人也是勤劳的民族,他们从汉族那里学会了种植水稻。可惜贵州多山,没有太多的平原,他们就在山的缓坡面开垦出一块一块由低到高的田地,也就是所谓的梯田。为了灌溉梯田,夷人世世代代在山顶修建蓄水的水塘,日久天长竟然形成了一个水量充沛的湖泊。安邦彦造反后,为了防止事败后明军围攻安家,便在各个山顶湖泊附近驻扎重兵,一旦发现明军的踪迹,立刻挖开湖泊,用水冲垮明军。
这是个伤人又伤己的恶毒计划,放水后,敌军自然溃不成军,可是梯田失去蓄水池,一年的收成也差不多完蛋了。
怕夷人的反对,安邦彦制订计划后,并没有告知大部分夷人。而这个白夷是在服侍关卡守将时,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计划。
原本他怕招灾惹祸,准备把这个计划烂在肚子里。可是锦衣卫来了,他们把黑夷全部干掉了,而其中一个黑夷就是霸占他妻子的恶徒。
大仇得报,他对锦衣卫感恩戴德。看到锦衣卫向死路走去,他再也忍不住了,便过来劝阻他们继续前进。
朱由诚吓出一身冷汗:幸亏锦衣卫平时行善积德,这次又只干掉黑夷,放过白夷,否则叛军的计划一旦得逞,锦衣卫怕是要全军覆没。
他对白夷说道:“今后夷人全部都要改成高贵的大明姓名,你对锦衣卫有大恩,那么现在我赐你姓‘国’。夷人选取姓氏时,有两个姓是不能选的,一个是‘朱’字,另一个是‘国’字。这两个字都大姓,非有大功劳不得赏赐。你天性良善,名字就叫‘良’好了。从现在开始,你就叫国良。”
白夷木木地看着朱由诚,直到翻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他才跪下来磕头如捣蒜。
磕了完了头,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怪腔怪调地说道:“国……国良?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