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户部官员闻言,顿时急了,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朝廷耗费人力物力帮百姓保管钱财,还要倒给利钱,那朝廷岂不是要赔上一大笔钱?臣以为此事不妥。”

    这位户部官员之所以如此着急,实因户部管理着财政。

    如今天下刚太平没几年,大唐国库并不是很充盈,也就是堪堪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若是再给百姓利钱,那这些户部官员只能将自己的俸禄贡献出来了。

    李洛看着这个跳出来的户部官员,心中想到,自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这天下读书人几乎将陶朱公之法忘得一干二净。,这天下间最赚钱的银行,竟被说成了亏钱。

    龙位上的李世民看着那位户部官员,想到,若这位户部侍郎是陶朱公门下,定然不会说出开银行会亏钱的话语。

    李世民不再理会这位户部侍郎,而是将目光投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站出来言道:“陛下,臣同意开设这银行。户部担心朝廷会亏钱,这完全不必,朝廷可以将百姓托管于银行的钱再以更高的利息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商贾,这样便可解决。”

    长孙无忌言罢,又一礼部官员言道:“陛下,臣亦反对这银行之事,若真如长孙大人所言行事,那朝廷于那盗贼何异?百姓将钱财托付朝廷保管,这本是好事,说明百姓信任朝廷。若是朝廷再私自挪用百姓之钱,借予商贾,此事有伤国体。”

    李洛是实在听不下去了,站出来对那位礼部官员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

    礼部官员见是李洛,忍住怒火言道:“请兴国公指正。”

    “大人不必将什么事都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我且问你,百姓将钱存放于朝廷开设的银行中,省去时刻担心钱财丢失的烦恼,且还有利钱可拿,百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礼部官员脸上火辣辣的,扭捏道:“如此,百姓自然是高兴的,可是……”

    李洛打断道:“没有什么可是的,百姓们关心的是朝廷给他们的利钱,只要朝廷在百姓急需用钱时,能连本带利将钱财取付给百姓,百姓才不会在意朝廷会不会挪用那些钱财。”

    “那若是将钱财借予商贾了,而百姓又急需用钱,前来取要,又该如何?”

    他本以为,这一问会难住李洛,谁知李洛不急不缓道:“此事易尔。这银行存款、贷款皆有讲究,有百姓取钱,自然也会有百姓存钱,只需将别的百姓新存之钱,付于那取钱百姓便可。

    就算某一天取钱的百姓多过存钱的百姓,也不必急慌,咱们先前借出去的钱,自然有该收回的,只需将这些钱收回,便可取付给百姓。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种,比如一些大户,将钱埋入地下,一埋便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争对这样的人,银行只需多出些利钱,将那些长时间不会动用的钱财存放在银行之中,规定这些钱只能到了一定的年限方可取出。比如说半年,一年,甚至十年不等。

    哪怕某个时间段,都是借钱之人,和取钱之人,银行也可靠着这些暂时的死钱来应对。最重要的是,银行会设立存款准备金……”

    要跟这些古人全部讲清银行的运转以及利害,那是不可能的,好在古人很聪明的一点就是,他们虽然不明白设立银行是对是错,但知道抱大腿总没错。

    当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都选择支持的时候,其实已经告诉了他们陛下对于此事的决心。

    “银行之事,不必再议,朕意已决。”

    李世民霸气的一挥手,阻止了群臣的讨论。李世民虽说是个虚心纳建的皇帝,却也是个有主见果决的皇帝。

    跟李洛讨论了这么久,李世民知道一个银行对国家有多重要,历代王朝更替,其中一个最大原因便是土地兼并。

    世间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受苦的始终是底层的百姓。而一些富户大族,便会趁此机会大发一笔。

    比如百姓家中已无钱粮度日,这些富户大族便会向百姓借钱借粮,这些钱粮自然不是白借,往往都伴有高昂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