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上朝(3/4)
来年百姓若是还上还好,若是还不上,那就只能用那赖以生存的土地去抵债。一个种地为生的百姓,没有了土地,那还如何生存?
这时百姓就只能沦为这些富户大族的佃户,帮人家种地每年上交一定比例的租子。就这样,一个本来有地的百姓,变成了无地的佃户。
而如果有了银行的存在,百姓就不必向富户大族借高利贷了,只需向银行借便可,如此便可极大的减少土地兼并。
敲定好银行之事,李世民并未宣布退朝,而是又言道:“朕还有一事宣布,即刻传旨天下,朕欲修建一所大唐书院,遂召集天下工匠,来长安举行工匠科举,取那技艺出众者入工部为官,督建大唐书院……”
李世民的话语引得朝堂顿时炸开了锅,各位朝臣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一时间朝堂之上嗡嗡声不断。
就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是面面相觑,显然他们也不知道李世民会来这一手。
古代工匠地位非常的低,士农工商的排序,看似是士的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农工居中。
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农民和工匠往往都是给富裕商人打工的,如此农工自然而然就低了商一头。
李洛跟李二提了兴建教育的事情,也跟他推荐了公输家族,却不曾想到李二会有这一手。
如今李二要搞工匠科举,这是要将工匠的地位,提高到与读书人相等的地位啊。
李洛这个现代人自然是非常希望看到这样的事,因为人类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工具的发展史。
想要发展工具,自然离不开工匠,若是工匠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又将会有怎样的惊喜,李洛不敢想象。
从清末民初才开始大搞洋务运动的我们,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我们也只用了短短百年时光而已,这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是这个时间,再提前一千多年,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谁也不得而知。李洛这边心下高兴,为老爹这个决定暗暗称赞。
然而千年来一直是儒门一家独大,李世民突然的这个决定,让不少儒家感到了不妥与不安。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陛下若是想召集民夫,和工匠重修书院,只需一道旨意便可。举行工匠科举,让工匠入朝为官还请陛下三思。”
原本有些嘈杂的朝堂,渐渐安静下来,李二皱起了眉头。
又有人说道:“陛下,三思啊!这天下工匠,大多目不识丁,只懂得侍弄一些奇淫巧技,怎可为他们举行科举,还让其入朝为官?此事万万不妥,这会让天下寒窗苦读的学子寒心,请陛下思之。”
李二眉头皱得更深了。
不知怎地,一听奇淫巧技几个字,李洛就有种无名怒火在胸中燃烧,华夏的历史,就是因为被这种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程。
看着年纪一大把的孔颖达,李洛忍不住出言道:“孔师此言大谬。”
孔颖达见是李洛,张口欲言,李洛却是话语未停,说道:“孔师头上这顶冠冕,也是能工巧匠所为,不知这算不算奇淫巧技?”
孔颖达老脸通红,言道:“李兴公何意,是觉得老夫不配佩戴这顶冠冕吗?”
孔颖达语气明显有些底气不足,在他看不起工匠开始,便注定了他无力反驳。
李洛并没有步步紧逼,而是又问道:“孔师平日书写文章,是用竹简,还是宣纸?”
这时百姓就只能沦为这些富户大族的佃户,帮人家种地每年上交一定比例的租子。就这样,一个本来有地的百姓,变成了无地的佃户。
而如果有了银行的存在,百姓就不必向富户大族借高利贷了,只需向银行借便可,如此便可极大的减少土地兼并。
敲定好银行之事,李世民并未宣布退朝,而是又言道:“朕还有一事宣布,即刻传旨天下,朕欲修建一所大唐书院,遂召集天下工匠,来长安举行工匠科举,取那技艺出众者入工部为官,督建大唐书院……”
李世民的话语引得朝堂顿时炸开了锅,各位朝臣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一时间朝堂之上嗡嗡声不断。
就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是面面相觑,显然他们也不知道李世民会来这一手。
古代工匠地位非常的低,士农工商的排序,看似是士的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农工居中。
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农民和工匠往往都是给富裕商人打工的,如此农工自然而然就低了商一头。
李洛跟李二提了兴建教育的事情,也跟他推荐了公输家族,却不曾想到李二会有这一手。
如今李二要搞工匠科举,这是要将工匠的地位,提高到与读书人相等的地位啊。
李洛这个现代人自然是非常希望看到这样的事,因为人类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工具的发展史。
想要发展工具,自然离不开工匠,若是工匠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又将会有怎样的惊喜,李洛不敢想象。
从清末民初才开始大搞洋务运动的我们,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我们也只用了短短百年时光而已,这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是这个时间,再提前一千多年,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谁也不得而知。李洛这边心下高兴,为老爹这个决定暗暗称赞。
然而千年来一直是儒门一家独大,李世民突然的这个决定,让不少儒家感到了不妥与不安。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陛下若是想召集民夫,和工匠重修书院,只需一道旨意便可。举行工匠科举,让工匠入朝为官还请陛下三思。”
原本有些嘈杂的朝堂,渐渐安静下来,李二皱起了眉头。
又有人说道:“陛下,三思啊!这天下工匠,大多目不识丁,只懂得侍弄一些奇淫巧技,怎可为他们举行科举,还让其入朝为官?此事万万不妥,这会让天下寒窗苦读的学子寒心,请陛下思之。”
李二眉头皱得更深了。
不知怎地,一听奇淫巧技几个字,李洛就有种无名怒火在胸中燃烧,华夏的历史,就是因为被这种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程。
看着年纪一大把的孔颖达,李洛忍不住出言道:“孔师此言大谬。”
孔颖达见是李洛,张口欲言,李洛却是话语未停,说道:“孔师头上这顶冠冕,也是能工巧匠所为,不知这算不算奇淫巧技?”
孔颖达老脸通红,言道:“李兴公何意,是觉得老夫不配佩戴这顶冠冕吗?”
孔颖达语气明显有些底气不足,在他看不起工匠开始,便注定了他无力反驳。
李洛并没有步步紧逼,而是又问道:“孔师平日书写文章,是用竹简,还是宣纸?”